返回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下之名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下之名望 (第1/3页)

    汉军沿着黄河迤逦南下,不数日抵达合阳县境内,刘备见天色已晚,便命令大军安营扎寨,埋灶做饭。防御事务自有张苞、关兴接下,刘备与诸葛亮围坐帐中,商讨即将到来的针对长安的攻城战事。

    长安之战,堪称北伐收官之战,紧要程度可想而知,故而两人的讨论通宵达旦,犹然未绝。

    东方鱼腹渐白,历经一夜的讨论就要落下帷幕,关兴忽掀开帘帐,请示道:

    「启禀陛下,左近官员父老知晓陛下路径此地,携了米粮赶来劳军,恳请一见。」

    「劳军?」

    刘备戎马多年,走南闯北,深知这个军阀混战时代的一桩特点,即任何一路大军途径一处,当地的乡绅就会象征性得奉上一笔钱粮,作为请求军阀不要掠劫当地的「活命钱」,他约束军纪甚严,且已将关中百姓作为子民对待,丝毫也没有劫掠或者收礼的意思,当下挥了挥手,对诸葛亮道:

    「便辛苦孔明走一趟,告诉他们大军只是途径,朕会约束军纪,不会叨扰宝地,请父老乡亲们宽心,让他们就此散去吧。」

    「臣遵旨。」诸葛亮欠身依言而去。

    刘备打了个哈欠,心道,才一夜未眠,就疲倦困顿,终究是岁月不饶人啊。

    正要合衣歇息片刻,却见诸葛亮匆匆折返,面带神秘的笑容,说道:

    「父老乡亲热情万分,陛下还是亲自去见一见才好。」

    刘备眉头微蹙,颇有些奇怪,心道,这等小事,怎么还要朕亲自出马?

    但架不住诸葛亮不住催促,只得起身,在诸葛亮与关兴的拱卫下快步走到营门。

    但见大营门口,已经是人山人海,好像整个合阳的百姓都放下手中的活计赶到此处,百姓们身着长衫短打,不一而同,粗略一扫,怕不下有三两千人,百姓身后,堆满犒劳用的酒水米肉,一车车、一担担,几乎将道路塞满。

    「这是?」

    刘备惊讶于眼前的景象,打量片刻,见人群前方有一员年约六旬、气度雍容的老者,隐为诸人之首,便上前问道:

    「这位老者,今日聚集百姓在我军营门口,敢问何事?」

    那老者闻言浑身一震,望着刘备气宇非凡,又被诸葛亮与关兴牢牢拱卫在中间,情知正主已然现身,当下颤着声音问道:

    「敢问可是汉皇陛下当面?」

    刘备微微颔首,淡然道:「不错,正是刘备。」

    话音落下,顿时激起百姓的阵阵欢呼。

    「看,果真是陛下来了!」

    「传闻皇叔,哦不,是陛下有高祖之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也只有这般雄主,方能统领强军,战得匈奴不敢抬头!」

    议论声中,那老者翻然上前,扑通一声跪倒在身前,万分激动道:

    「老朽冯翊郡董氏,月前郡中各县的官员、家长得知匈奴南下的消息,皆心急如焚,商量着要发动郡中百姓结寨自保……哪知陛下不顾安危,亲统大军迎战匈奴,今大胜归来,饮马平阳,实救生灵于涂炭,解百姓于倒悬啊……陛下高风亮节,功披荆棘,老朽苟活数十载,历二朝六帝,实闻所未闻也!今郡中官员、乡绅、百姓知王师路经此地,推举老朽为代表,匆匆携了礼物,特来感念陛下恩德之万一!」

    他话甫说完,敲锣打鼓之声旋即响起,数名文士抬着盛满饭食的竹箪,和装满清水的淘壶,齐齐跪于刘备身前。

    刘备见状,电闪疾念,已然了猜到这些人来此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