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战略的转折点 (第2/3页)
及三条掩护他们的轻护卫舰。
这些梭船的船舱中早就塞满了硫磺、火油等物,又在船头上加装了带倒钩的撞角,每条船仅有六人驾驶。
随着章国炫一声令下,这些不起眼的小船立刻按照预先布置好的,朝莱州港四周快速驶去,而后用船头撞角狠狠刺入目标敌船。
船上水手有人检查是否钩紧了敌船,有人将橡胶制成的“皮筏”推入水中。很快,船上六人跳进逃生皮筏,随手点燃大堆的引火物,便用力向接应的护卫舰划去。
没过多久,莱州港便自南向北燃起了冲天大火。
由于系泊区最外侧的战船尽被击毁,内侧的船全都被堵在港中,任由大火逐渐烧了过来。这个时代的战船全部是用木头建造,故而火势绵延极快,不到半个时辰,整个港口即已烧成一片赤红。
莱州港外。
章国炫站在裴行俭号的船艉,感受着港中扑面而来的阵阵热浪,脸上却没有任何兴奋之色——方才指挥纵火船的过程与他预想的实在差距过大,这哪儿是引火焚敌,简直比在家点炉灶还无趣……
南直隶,吴淞口水师大营。
这里就在后世大名鼎鼎的华夏经济中心——上海市的北侧,同时也是黄浦江及吴淞江的出海口。不过眼下这里仅有一座不大的军港,当初之所以在这里驻扎战船,还是因为此地易于登陆,屡被倭寇所犯。
朱琳渼得到水师莱州大捷的消息之后,便一直在这里等水师凯旋。
码头上新修了一座四丈多高的牌楼,正面挂着鎏金大匾,上书“水师英魂”四个大字。
牌楼两侧有千余龙卫军士兵持铳肃立,四周则是太仓、松江甚至苏州府的官员、百姓,足有六七千人在此恭迎水师。
正午时分,吴淞口鼓号齐鸣,以邵武号为首的水师战船从东北方向缓缓驶入军港,人群中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实则由于传统观念限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