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6章 千古遗恨(感谢润德的打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6章 千古遗恨(感谢润德的打赏) (第2/3页)

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也是薛仁贵一生最大的败笔。

    海军同志以此战役循循善诱给海贼王同志分析,此战虽然名为“大非川战役”,实际上胜败决于乌海。

    乌海(托索湖)自古就是青藏高原上交通要道,文成公主入藏就经过这里,这里海拔在4000米左右。

    薛仁贵此战已获先机,但郭待封的擅自行动使唐军由胜转败。其实,郭待封的擅自行动是唐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一:地利因素,高原反应。疾病也让疲惫不堪的唐军战斗力削弱。

    薛仁贵的部队经历了一个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急速前进的过程。青藏高原本身是一个地形复杂、间有起伏的高原。

    唐军出发地点当在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这里位于河湟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这个高度上出现高山(原)反应的可能性很小。

    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乌海则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高山(原)反应,有发生急性肺水肿、心脏病的危险,而多数人则会眩晕、头痛、心慌、腹泻、疲乏。

    更何况薛仁贵指挥部队“轻锐倍道”,也就是说快速由低海拔地带推进到海拔较高地带,缺乏适应高原环境的必要时间,而且体力消耗一定很大,这样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

    二:战略意图。围魏救赵,目的占据逻娑(即拉萨)。

    唐军“以逻娑为出师之名,或许有胜利后直捣黄龙之意”。战前唐方踌躇满志,大胆深入。

    当时在战场上声名赫赫,又被誉为“三箭定天山”的神话般人物,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受诏为逻娑(即拉萨)道行军大总管。

    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领兵五万讨伐吐蕃,以使吐蕃重新臣服,同时一旦讨伐成功,便送吐谷浑逃亡可汗诺曷钵还故地。

    邀击郭待封的20万军,也当多是吐谷浑军(吐谷浑国内亲吐蕃的占绝对势力)。

    论钦陵如调国内军来救肯定来不及,而且必经乌海,薛仁贵早已以逸待劳,严阵以待,而调西域军还有阿史那忠和阿史那都支在那里对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