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虚心受教 (第3/3页)
水温大幅上升后,肥料及有机堆积物发酵分解消耗掉大量氧气。
在这种情况下,水中溶氧被大量夺走,缺氧浮头在所难免。
对策:(1)有条件的每2年~3年清淤1次。饲养管理中,及时捞除饲草残渣;使用有机肥料应经充分发酵后少量勤施。
(2)控制投料并合理使用聚合氯化铝或大苏打吸附水体中大分子颗粒,合理开启增氧机。
3.转水引起的浮头。养殖中后期,池水因过肥往往繁生大量蓝绿藻,水呈蓝绿或暗绿色。
下风头往往漂浮一层有机浮膜,池底积累有大量硫化氢、甲烷、氨氮等有害气体毒化水体;如遇天气突变或其他原因,蓝绿藻等老化死亡下沉。
池水出现分层现象,底层暗黑似很肥,而上层水透明度却很大;
全池溶氧很低,而有毒物质显著增加,下风头可闻到腥臭味,水质很快恶化,即所谓水质败坏或“转水”,如不及时抢救,将发生严重浮头、泛塘甚至绝产。
(勤巡塘观察,当发现池水暗黑老化后应立即排下层水加入新水施救并使用救渔三宝(过碳酸钠+有机酸+姜酮减少损失)。
(2)当鱼在下层,晴天补菌藻肥2次以上。
(3)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排除有害气体。
4.天气变化引起的浮头。晴天傍晚雷阵雨、刮冷风或开增氧机,都会使池水上下层提前对流,溶氧高的表层水下沉,偿还氧债;
底层水却夹杂各种有害气体甚至沉渣泛起,造成全池缺氧,引起浮头。
另外,连续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微弱,水中溶氧得不到足够补充。
而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却照常进行,因而引起浮头。
对策: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遇有阴雨闷热天气,下午应少投饵或不投饵,夜间巡塘,次晨开增氧机或冲水。
5.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密度过大引起的浮头。有些缺乏经验的渔户不经清塘消毒就放养鱼种,而且灌水时也不设置过滤网,各种野杂鱼及虫卵一并入池,造成池中生物密度过大,使鱼类缺氧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