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5章 尽心尽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05章 尽心尽力 (第2/3页)

是吃住在鱼塘那边的。”

    许招娣说起来也很感慨,其实吧,自己还真的不是一个懒人,真有奔头的时候,她还是能舍下来身子干的。

    别以为养鱼是个简单活儿,其实搞渔业养殖是个既需细心又需耐心的精细活,而且要想开展类似“垂钓经营模式”的,还真得有一套。

    既然目标确定了,鱼塘垂钓园这版块就是他们家人接手了,那就一定要搞得有声有色。

    “她们就是搞得食物链循环利用。”顾凡心就给爹娘普及一下所谓的食物链循环利用知识。

    有一对夫妻,他们家养鱼池就是跟猪舍连在一起的。

    听说在她们家所开设的鱼塘周围建有猪舍,每个猪舍养猪十多头,猪舍的排便池就直接通往鱼塘。

    猪的消化道能力有限,没有被肠道充分吸收利用的食物形成粪便后还有利用价值,所以他们就用猪粪作鱼饲料。

    夏天猪粪不够用时,则用菜籽饼作饲料补充。

    这样喂养的鱼,味道鲜美,和野生鱼没有什么两样。

    此外,他们家还在鱼塘边种菜养禽,全是“绿色食品”,来钓鱼或参观的客人中午用餐便有了来源。

    “钓野生鱼,吃农家菜”成为吸引周边城里人的品牌。

    池塘养鱼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

    公元前5世纪的《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著作。汉代养鲤已十分普遍。

    唐代由单养鲤发展成草鱼、青鱼、鲢、鳙等多种鱼类混养,是池塘养鱼技术的重要突破。

    至宋代,各地从长江中张捕上述4种鱼苗进行饲养已相当发达,并已认识到这些鱼类不能在池塘自然繁殖。

    明代出现了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饵和轮捕轮放等先进养鱼技术的萌芽,并对鱼池建造、放养的密度和鱼种搭配、投饵、施肥、鱼病治疗等均有较详细记载。

    明代中叶(15、16世纪)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在鱼塘堤上栽种桑树、果树等,将养鱼和养蚕、农作物种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经营。

    在同一水体里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