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六十五章 美国内部的争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千六十五章 美国内部的争论 (第3/3页)

应,就业率可是国家的重要指标,平白无故的让企业给弄下去就不好了,员工工会当然也不会答应,搞不好他们就要集体罢工,到时候大家一拍两散。

    这两种方式只能指标不能治本,降低成本关键的还是提高生产率,美国的机械化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再要提高生产率就要向信息化集成化开始发展,美国正在向这方面过渡,但这需要时间,并非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

    还有一个方向可以快速降低生产成本,那就是刘琅《第三产业浪潮》中所说的国际化、全球化,把大量的工业生产向低成本地方转移,这样成本一下子就会降低很多,耐克公司就是这种模式,美国国内根本不建厂子,全都在中国生产,雇佣的是本地的居民,光是人力成本这一块就比美国低了十倍不止。

    还有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扩大的市场,市场扩大产品增加,这也是增加利润的一个方法。

    现在美国经济界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以威尔逊为代表的一方大力赞同全球化,扩大市场、产业转移等等,基本上就是按照《第三次产业浪潮》里所说的那样,企业也希望这样做,不过美国的工会不赞同,觉得那样做会让本国的产业工人失业,这是不能接受的。

    工会的那帮人当然只看重眼前,所谓的失业其实是不存在的,刘琅的《第三次产业浪潮》里也说得清楚,第三产业将成为最大的经济增长点,那些产业工人只要转个行就会有大把的机会。

    威尔逊教授是第三产业的大力支持者,很多经济学家也跟他一样,不过美国国内还是有一部分人反对这么做的,他们觉得世界的经济不能靠第三产业这种务虚产业来支撑,双方都有支持者,也就是美国国内两大党派。

    国际化、全球化的支持者是民主党,不支持的则是共和党,反正两党就是相互反对就是了,因为刘琅的《第三产业浪潮》这本书很有名,是美国近年来最畅销的经济类书刊,所以两方面的专家和政客们在相互辩论时总是把这本书里的某些段落列举出来,刘琅因此在那些政客耳朵里也变得有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