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1/3页)
在钟夫人的安排下,几个小子趁着钟家大爷沉迷赌桌之时,将仅剩的十月筐河蚌移至珍珠家的鱼塘。
心忧此事要在引起轩然大波的秦大姑,见河蚌入塘多日也未成有人来生事儿。又见珍珠欢喜,便不再管了。
再说姚氏,自那日逞了一时口舌之快,回到府中也曾发狠要另寻一个人选。可人牙子领来的都不中意,又不知其底细,生怕不干净。自己寻个眼前合适的,看镇子上几个年纪合适的都不如珍珠。比较一番还是觉得珍珠最合适。可想起那日自己说的那些话,原本珍珠就不肯点头,再想劝,更是难于登天。就在姚氏后悔地想将自己的舌头割下来之时,丫鬟的一句话点拨了姚氏。
那日姚氏正坐在窗前自怨,丫鬟端汤过来道“夫人何必为了这点儿小事烦恼。方才奴婢听外边的老婆子闲聊。说是珍珠死守着钟家珠厂,如今珠厂没了。也没人再请她去了做工了。秦老爹能留多少银子与她。再过些日子恐怕就要过不下去了。就算夫人骂了她又如何,奴婢就不信,她有骨气硬挺着跟她那个瞎姑姑一块儿饿死。”
听了丫鬟的话,姚氏拍案而起,大声道“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前些日子还听说秦大姑没收钟家赔是银两。秦老爹再有能耐,也不过是珠工。还得养着两个白吃饭,能省下几个钱。”说到这里,姚氏略显得意道“此刻我去可不是为了什么子孙香火,全是看在亲戚的情分,不忍心看着她们娘俩饿死。”说完姚氏吩咐丫鬟取件外出的衣裳,欢欢喜喜地奔珍珠家去了。
丫鬟见姚夫人如此地好骗,撇了撇嘴儿将厨房给姚夫人准备的养颜汤一股脑地倒进自己的肚子,回房歇中觉去了。
出了家门儿,姚氏觉得自己空着手去实在不好看。经过街边小店儿买来两样点心又扯了几尺布。店家见姚氏今日又大出血。笑着道“莫不是又要往珍珠家去?早听夫人说要抬珍珠进门儿,东西都买了多少回了,怎还不见动静?”
姚氏白了一眼道“还当是穷人家娶媳妇啊,瞧上了接过门儿来,乡里乡亲吃顿粗茶淡饭就算成了。咱们家可不是一般人家,自然也不能随随便便地纳个妾。”
见姚氏死要面子,店家笑着道“那夫人可得抓紧了,有几户不错的人家听说秦大姑准备给珍珠选个女婿,已经托了媒人要去提亲了。”
“是吗?”姚氏吃惊地问道。
店家点头儿道“自然是真的,别得不说,但说珍珠的名声品行在珠镇的几个女孩子里是数一数二的。针织女工,田事农活样样都是好手。现又有挑蚌种珠的本事。这样的姑娘可不多见。”
姚氏听而不言,心里细细思量。那店家的话虽是故意讥讽自己,到也给自己提了个醒。珍珠的好名声几年前就传出来了。这样的姑娘当然不愁嫁不出,何况珍珠的模样还不差。想到这里,姚氏赶紧地拿这东西往珍珠家快步走去。
店家媳妇挑起帘子从后屋出来,见姚氏走远了。埋怨道“就你多嘴,给她提了醒儿。那珍珠可是我看上的姑娘,要说给咱们儿子的。要是被她抢了先,我只管你要这样的好媳妇。”
听了埋怨的店家道“我劝你这婆子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多少个家财万贯的富贵公子都被秦大姑回绝了。就咱们家这点家底,人家哪里看得上。”
店家媳妇白了一眼道“就说你们这些男人不懂。秦大姑那是怕自己家根基浅,又没有男丁,把珍珠嫁进那样的人家受罪。旁人不说,钟老夫人就是现例。要不是她肚子争气,生了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