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万历皇帝 (第2/3页)
了摆脱张居正、冯保和李太后三人悬在头上的戒尺。亲政后任性、倔强,这个时候就养成了。
又或者是,因为没有竞争。两个哥哥都早死,弟弟朱翊镠是同母,也不存在皇位竞争。所以他登极前没有竞争,坐上皇帝宝座以后,又遇到一个所谓的太平盛世景象,就越发放纵自己。
再加上万历帝比较任性,固执倔强,个性乖戾,一味从心所欲,便渐渐怠于政事。
最大的一个原因还是怕被群臣骂。明朝是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
明代君主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敢于骂皇上,直接骂,毫不留情地骂,在中国历史上以明朝最为突出。
有人把万历帝描绘成一个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总而言之五毒俱全的、一无是处的皇帝。这不是进谏,简直就是人身攻击、诽谤侵犯名誉。
但万历帝最后给他的处分不过是革职为民。这以后,给万历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对这种群狼式的围攻、暴风雨式的谩骂,皇帝没了脾气,只能装聋子不理睬。万历帝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躲避。
还有据传是万历皇帝想立福王为太子,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官集团,推崇的就是立长不立幼的嫡长子继承制。再加上时为太子的朱常洛并无失德之举,文官们自然不支持万历帝废长立幼。
而得不到朝堂最大势力的支持,万历帝也就不得不放弃立福王为太子的想法,即便强行废立,也会引起朝局动荡。所以也就以不上朝,来和文官们对峙。
但总结来看,万历皇帝这一生算得上是功过相抵。前十年张居正变法,中间二十年还打了三大征,后面二十年才算的上完完全全的怠政。
性格安现代来说就是个,有点儿能力,做出过一些成绩。但在遭受群臣打击后,又把自己缩进乌龟壳里。一个有理想,但又容易走极端的宅男富二代。
早上巳时三刻,万历正在乾清宫的书房内,看着朝鲜的战报。这时一太监进来对着他说道:“万岁爷,殿外锦衣卫都指挥使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