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五章:商业政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五章:商业政策 (第2/3页)

邀请一些商人上岛,来个招商引资什么的。

    如果岛上有人要自己开个商铺,就贷款给他们,分几年还清就是。还可以组织匠户做一些东西,拿出去卖钱。秦奋对匠户可是很好的,给他们分了田地,本来匠户是没有田地的。

    但问题又来了,这些匠户改怎么安排。这次只有五户,但里面有6个木匠8个铁匠。看来待会得去问问他们了,然后再做安排。

    “南文,商人的事慢慢来,我这两天就去一趟杭州。以后商税也要收,就十税一吧。当然,那些优免的就没办法了,但商人进驻的时候,你们要把握好。

    岛上的居民,也只有以后来的移民可以转籍做商人,他们钱不够可以贷款,以后分几年还清便是。”说完这些,便意示范南文有没有什么补充或者建议的。

    明朝官员们的薪资不高,但享受这国家的赋税优免,家境不断好转。有的把钱放高利贷,有的则干脆开起了当铺。其他的如贩盐贩茶开店谱,采煤采铁搞纺织等等。

    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大造楼船,水路货运十分发达;铁锅、铁针等已经向日本、柬埔寨、缅甸、爪哇、吕宋、交趾、和朝鲜等国家大量销售,甚至有远销欧洲的。

    纺织业在明代,属于暴利行业,“士大夫家多以纺织求利”,嘉靖时期,浙江又有改稻为商的国策,这个政策为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又对农具和舟车丝布免税,纺织业在轻税的政策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秦奋想收商税其实也说的通,士大夫就按朝廷规定的三十税一。而普通商人,按照三十税一的正税,还要加上其它七杂八杂的税,纳税额度起码在三十税七左右,自己收十税一已经很仁慈了。

    而那些普通商户为什么要纳那么多税呢?主要还是士大夫!这些士大夫无论是农业,还是商业,基本就交一个正税。有些连正税都不交。

    那些衙门的人总不会因为这个,就把那些不交的人辞退吧。所以这些剩下的差额,便分摊到普通老百姓身上了。因此明朝商税低这个事,只是在开国时期。

    后面那些普通商人过的可是相当的惨,又不能随便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