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方案 (第1/3页)
这个问题算得上是个历史通病,各朝各代都有此等现象。其主要就是,丰收年的时候,因为供大于求,粮价下跌,导致农民反而卖不出粮食,或者贱卖!
相反,如果是荒年,求大于供,粮价反而上涨,但农民也得不到多少好处,因为他们还要留着粮食自给吃,能卖出的粮食反而相对较少。
综合起来看,无论是丰年还是荒年,如果卖粮食的话,收入都差不多。唯一有关系的是,丰年如果不卖粮食,家里人还都能天天吃顿饱饭!
当然这个问题秦奋也是考虑过的,不然横沙堡准备种那么多的高产粮食用来干嘛?如果没问题解决,那不是更加伤农了吗?
控制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秦奋以前也在网上看到过一些,自己也总结出一些,大体有两个方法。
一:每年多出来的粮食,由横沙堡衙门以市价购买,贮存至仓库,留做军队及其自用。多余的可以运往九边等地,联系当地商人或自己贩卖!
二:发展特色农业;比如养鸡养鸭等等....反正不要以传统种植粮食为主。这个方法在明朝就有些难以发展了,不怎么现实,主要还是农业技术问题。
而秦奋选择的路线便是第一条,这个简单,加上自己也有那个能力这么做,不缺钱!粮食收的越多越好,哪怕到时分钱不赚,平价或者亏本卖给那些受灾地区也行。
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尽自己所能,能出点力就出点力。平时赚些钱也就算了,可到了那些受灾地区,他还真做不出趁机抬价的事来。
其实他也想改变这些风气,最好来一个比张居正更厉害的改革。可现在人微言轻,骨子里又有些安于现状,只想着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这事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慢慢来!
“大人,小人就不多聊了,还要继续耕田呢!”田老汉休息的也差不多了,见秦奋还想继续聊,出声打断道!
“大爷不必着急,咱们继续聊聊,放心耕田的事晚辈让他们去办!”见对方不想说下去,这儿那成,秦奋眼睛一转,便指着典韦等人说到。
“不不不,万万不可啊大人!”
“没事没事,典韦,还不快去帮大爷耕田去,不要说自己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