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3章、文化来牵线,农机寻出路(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93章、文化来牵线,农机寻出路(三) (第3/3页)

的时候鲁副镇长站了出来,他想与其在城关镇无所作为混下去,不如在农机厂作最后的一博。他的各方面条件都是非常符合的。但是,他也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要袁志成作他的搭当。袁志成是鲁书记都是巴东农校毕业的,同一个班级,在上学时候关系都很要好。袁志成的性格和鲁书记正好相反,属于内敛型的,话不多,也不于人争锋,但他对于农机方面却极为精通,爱看书,爱钻研,大大小小的农机设备都了如掌,在他的主持下还改进了一些老旧的设备,让这些破老的设备重新焕发了活力。此时的袁志成是县农机站的站长,是农业局里最为依重的农机专家和顶梁柱,要动袁志成的难度是很大的。县经委经过大量的协调工作,最后还是完成了袁志成的工作调动,满足了鲁副镇长的条件。于是今年春节后,鲁书记和袁厂长就走马上任了。

    鲁书记和袁厂长到任后,经过一个月的情况了解,才知道万水县农机厂的状况远比想象的还要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农机厂的人太多,不单是在职工人多,有一千三百多人,而且离退休工人也多,有五六百人之众,象二木的大爸邓大树就是这样的退休人员。如此一来,每月花在工人工资上面的开支就是很大一笔数目了。第二个方面就是偌大的一个农机厂竟然没有自己的主导产品,做的都是些零散的修理和零星的非标件,名为农机厂,实为修理厂。不过,却是一家可以加工技术含量高,要求特别的零件修理厂。

    所以,这半年来,鲁书记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机厂的产品问题,要迅速开发出一种面向市场的产品,这样才能拉动整个企业。但是,虽然他们也到省内省外走了不少的地方,进行了市场的调研,想了大量的办法,但是效果都不明显,农机厂的状况依然是不温不火。这对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鲁书记来说,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流逝,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