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夜袭日军本溪守备队(2) (第1/3页)
因为系统兵的这种“提升”,让他们拥有了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特种兵的作战能力。这让李远白擅长的夜战、突袭等,拥有了真正的战场利器。
这也是李远白如此排兵布阵,他一个作箭头,跟着一个班,然后再跟着一个排的原因。至于再多的人,因为他们依然受黑夜的限制,只得跟在这些人的后面,作一般战术准备。
这个时代的日军,是非常骄狂的。自1905年打败俄国,1931年9月18日兵不血刃占领东北后,放眼天下,日军似乎已没有敌人。
事实层面,日军的骄狂也是有根据的,欧洲的英法,美洲的美国,都不是日军的对手。二战中日本战败,不是输在日军的军事素质,也不是输在指挥官不行,甚至不是输在战略决策,而是输在工业能力。日本,毕竟资源贫乏,整体工业规模比美国小得多,假如日本一个月能够生产500架作战飞机,美国一个月一定能生产3000架作战飞机甚至更多,对这一点,二战中后期的日本人,深有感触。
日军的骄傲,导致他们在本溪的炮兵中队的防备,只能说中规中矩。
一个大院,四周有围墙,围墙上牵有约两米高的铁丝网,整体高度约有4米5左右。除此之外,便是大门的防守,两人明岗,端着三八大盖在灯光下来回走动;门口一侧,设有岗亭,岗亭内有灯光,大约有四人在灯光下烤着炉火。这是东北的寒东,特别冷的。
在日军看来,能够派出6人来值守炮兵中队的夜班,再怎么说也是非常重视了吧。是的,确实是非常重视的,如果没有李远白,日军这样的防备,从来就没出过事。
李远白像一个幽灵,漂浮不定,不急不缓地靠近了炮兵中队大门。李远白确实只是“靠近”,因此他在路上时并未决定从哪儿入手,他得抵近观察后再做决定。
李远白之所以如此慎重、认真,到不是怕了这个炮兵中队,而是尽可能延迟枪响的时间。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