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整军备武 (第2/3页)
候杨七郎扔下青龙军,自己一个人先北上了。
益州讲武堂,现在毕业生只有两百人,刘循急着需要中低层的军官,高层军官不是军校一下子能培养起来的。
讲武堂现在一共有三期学生,一期的学生已经毕业,每期学生都必须在军校学满一年以后,才能进入部队。二期生才刚刚进入军校半年。
一期生并没有真正的达到一年,大概九个月,可以说是速成班。
至于讲武堂的学生来源,则是从各个郡县当中挑选出来的。类似比武大会,首先从郡县军士当中挑选出优秀的士兵,武艺出众者,或者德才兼备的都是优先考虑的人选。
当然这只是第一轮的考试,第二轮考试则是需要前往益州首府,当然学生不需要考虑路上的花费,所有的花费都由刘循来承担。
这么做的原因是担心其中会有滥竽充数的人,这一点对于刘循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哪怕是对这些人来说。没有真才实学的,你就算来讲武堂又有什么用,讲武堂毕业的学生可是要进入军队的,进入军队那就意味着死亡。
讲武堂每日可都是有训练的,这个训练的时长超过普通的士兵。
这是刘循在出征南蛮之前让严颜办的事情,讲武堂现在已经开始招收第四期的学生了。当然其中或许会有学生会延误日期,并没有关系,他们的考核会有军校中的将领进行,武艺这东西一试就知道。
讲武堂的教学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很难。首先就是让这些学生认识字,要不然万一缴获一封敌人的密报,不认识字,那可是很尴尬的事情。
让学员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开始第二步了,也就是洗脑。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二战,同样的也会传输军人荣誉至高无上,别总是想着战争胜利可以得到钱。等他们以后进入益州军,就可以把这些思想传递给普通的士兵。完成益州军整支部队的脱胎换骨。
这些讲武堂的学员,以后进入部队肯定不会是普通的士兵。那他们就要学会基本的士兵训练方法,以及简单的排兵布阵。大兵团作战,往往传递消息很慢,或许后面的士兵根本就没听到命令。那就需要这些领兵将校独立来完成这项任务。
同时也会让士兵分析一些战争局势,比如一些成名的大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这些大战的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