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伟大的发明 (第2/3页)
“浦沅,我这里有一个改进蔡伦纸的想法,和你说一下,看看能不能造出来。”对于现在造纸术,刘循不是很满意,效率太差。因此他想改进一下。
两汉时期的造纸术,麻头、破布等原料做纸,其实就是把杂七杂八的东西放进去,然后揉碎了,就变成纸了。
但东汉现在使用最普遍的还是竹简,竹子的成本可要低很多,随处都有。可是竹简太重了,又不方便存储,容易长虫子,一本书要写一车的竹子片,那重量。很多历史资料就是记录在竹简上,导致永远的消失。
益州出竹子,到处都是竹子。刘循希望浦沅能用竹子把纸造出来,刘循把大致的方法告诉了浦沅,能不能成功完全再与浦沅,刘循只是指导一下,毕竟他可不会造纸。
刘循对于造纸可不懂,材料他知道,造纸其实也是一种衍化的过程。
没想到浦沅经过一百多天的时间,还真造出了竹纸,竹纸可比蔡伦纸好多了,首先是白,比破布做的纸可要白许多。竹纸还是黄的,至于怎么弄白,刘循不知道,让浦沅他们自己去研究了。
二是简单,节约材料。推广起来也很方便,但是现在刘循并不准备推广竹纸的制作过程,这是在益州绝对保密的。
纸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也方便了读书人的学习。但是纸的制造工艺太麻烦,普通人可用不起纸,只有权贵才会用纸来记事。
而刘循发明的竹纸,和竹纸的工艺,加大了纸的产量和文化的传播。竹子益州到处都是,想要制造多少纸都不是问题,只要人工能跟上去,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现今为止益州也只有一小部分的学校使用纸张,刘循已经在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了。
而且他把另外的一样重要的发明给造了出来。活字印刷,简直是一个划时代的东西,连浦沅当时都惊讶了一天,别看一个小小的字,可是这对文化的传承意义那是远大的。
而且制作公益很简单,用金属,或者印泥都可以,而且一套文字可以长期的使用。活字印刷刘循也没有一下子想去推广,先慢慢来,等益州普及了以后,再说这些事情。
特别的是刘循的弟弟刘阐看到竹纸和活字印刷的时候,终于从他的书房中走了出来,他拿着新书,又当起了书呆子。
刘璋和刘母感到很欣慰,自己的儿子不仅仅只会打仗,治理民生依然是手到擒来。其实并不是刘循会这些,而是在后世看的多了,自然学到的东西也多了。或许学的不精细,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