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交待 (第1/3页)
刘循在汉中留下了十二万部队,其余部队则带回益州,汉中现在的部队已经够多了,进攻西凉都没有问题,别说防御了。
留下太多的士兵也没用,而且这一战下来刘循的部队并没有增加多少。首先只有汉中能养活这么多士兵,上庸和武都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内都没有办法,最多自给自足,因此还是需要靠益州方向运来的粮草。另外士兵太多,也会影响到汉中百姓的生活,每天都看到这么多士兵。
因此刘循让士兵融入到百姓的生活去,比如哪家百姓的房屋失修了,那就让一些士兵去帮助修缮。村庄之间需要修桥的,士兵也可以去帮忙。
农忙的时候,汉中守军帮助了汉中的百姓抢收粮草,另外又种植了一季的粮食。益州军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进入了汉中百姓的生活里。
汉中百姓并不怕益州军,甚至在路上看到,都会打招呼,由此可见军民一家亲的重要,战争离不开士兵,也离不开普通的老百姓。
益州的粮食运送确实麻烦,蜀道上千里,就拿一千斤粮草算起来,真正能到前线的又能有多少。路上吃掉的,万一道路被石头堵了,下雨损失的,真正能到前线的粮草能有三百斤就已经很不错了。
打仗要消耗粮草,而且比平时要多的多,不打仗也需要粮草。好在益州境内没有强盗什么的,要不然来一伙强盗来抢粮草,那还会有损失。益州境内还算是太平,汉中周边还是有一些盗贼,杨业也已经派出士兵去剿灭了。
汉中周边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部落,派当地官员进行交涉,让他们从山里面出来,毕竟山里面根本没办法种植,道路不同。万一农作物收成不好,又是一股强盗,还不如到山外面来,进行统一的管理。
房子,有益州军给他们搭建,农田,有他们和军队一起开垦。这么好的事情,在东汉可不多见。
好在现在益州全境开始大面积的种植水稻,玉米。梓潼,广元一带,除了种植上述两种农作物,还种植冬小麦。从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以来,益州百姓认为稻米的味道非常的美味,而且很香甜。另外玉米的味道也是不错,放在火上烤一下就能吃,玉米粒磨成粉,还能当做面粉来使用。
在拿下汉中以后,刘循已经让梓潼太守王连运送了一批冬小麦的种子过来。武都,汉中,上庸也是需要进行屯田的,否则大军出征的粮草每次都从CD运送过来那实在是太麻烦了。
幸运的是益州有高产的玉米,以及冬小麦。只要益州不发生蝗灾,那就不会缺少粮草。玉米煎炸烤炖都是不错的东西,刘循最喜欢的就是用玉米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