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老实人 (第3/3页)
“老人家,今年家里的粮食可够吃。”刘循路过一户农家,进去看到只有一个老丈人在。
老人家看到屋外有人,也走出来,一看对方的穿着,就知道不是普通人,但他也并不担心,要知道现在谁要是敢抢老百姓粮食,那可是要杀头的。
“呵呵,够吃,吃到明年都不成问题。”老人家对于粮食这个问题很开心。
“听说南边的人在种植玉米,好家伙一亩地都能种出八百多斤粮食,我准备明年也种一些,据说这玉米的味道还很好吃。”老人家,或许已经很久没这样开心的聊过天了。
水稻首先种植得到大家的认可,后来出现的玉米,有一部分人并没有相信益州官府的话。现在他们有点后悔为什么没有种植玉米,不过不要紧,现在益州已经不缺玉米种子了。这就是玉米的神奇之处,几个玉米棒子就可以种植一亩地。
刘循接着问道,“老人家,家里的其他人呢!”刘循到现在才发现,只有老人家一个人,没看到其他人在家里,还以为家里出什么事情了。
“哦,他们都去田里干农活了,县令大人说,让我们把木头烧下来的灰留着,放到田里去,可以让田增肥。”老人家显然不是很懂这灰烬到底有什么作用。
“还有啊!官府还让我们都去参加什么训练,拳打脚踢的,也是有趣。”老人呵呵的笑。
这就是民兵的训练,民兵训练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这可以让益州的百姓有一个危机感,让他们知道益州并不安全。或许他们在后方感觉很安逸,但是越安逸,越让人懒惰,到最后敌人来了,都不知道怎么处理。
但是现在的益州不一样了,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刘循让各地的官府,要对百姓进行教育,让他们知道这些训练是为了什么,首先要让他们认可着一切都是益州牧刘璋给的,当然顺便也要对刘循进行宣传一下。毕竟刘循是下一任的益州牧。
他们要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绝对不能让外人给抢走了。刘璋时期的益州就是太懒散了,虽然有好的官员,但是没有好的领导。
如果要拿什么来形容,就好比刘璋时期的益州是老年,现在刘循时期的益州是青年,蓬勃充满朝气。
一次愉快的谈话,刘循告别了老人家。当然刘循并没有单独的走访这一家,只有多走走才会知道百姓的生活到底如何。不说富裕,但刘循起码让益州的百姓不用为粮食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