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二三事 (第2/3页)
益州的兵权是刘家的,甚至说是刘循的。也好在刘璋放权,他也只有自己的大儿子刘循可委以重任。
庞,庞羲,也就是刘循的老丈人了。吴,吴懿,刘循的舅舅,刘循的母亲也是吴懿的妹妹。费,费诗,和刘璋算是亲家。
总的来说,这四大家族都是亲戚的关系,大家是一个整体。这几个家族和刘家一比较,那可真的是大家族了,直系家属说少了都上百。但是自从刘循的政策实施以后,这些家族的人口就少了。
人口少,并不是说刘循杀人了。刘循对于这些大家族的家丁和侍女的数量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在益州第一轮政策当中,这四家是最开始实行的。当然其中也有不听话的,那就只能用强的了。好在大家都看到刘循的雷霆手段,不敢再动。
至于后面的小喽喽,那更加不敢动了,不就是解散一些人而已,总比自己性命丢了好。人都是怕死了,刘循抓住了他们心里最薄弱的一点。
真正的原因是这些家族的子弟很多原先在益州任职的,都被赶回来,为什么?
他们的能力太差,根本就不适合当官,这就是刘循给他们的理由。当然其中一些优秀的人才刘循也是愿意留下的,就好比大理的几位太守一样,要知道此时的大理正是处于一个大开发的阶段,缺少官员,也是历练官员的好地方。
虽然说苦了点,但苦尽甘来。一片空白的地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去大理还是值得的,有没有能力,不试试怎么知道。
世家,对于刘循来说,不能杜绝,也没办法杜绝,那怎么办,那就控制,控制到你没办法反抗领导者。
刘循现在培养的这些人才,或许几十年以后,又是一批世家,但是只要掌权者,掌握着人心。那掌权者的地位就不会发生改变,而且刘循并没有让这些子弟进入军队,军政分家,这就是益州的基本方针。
一个家族可以从政,也可以从军,可是这军职的职位绝对不会太高,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