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下之初 (第1/3页)
“将军,还是放慢行军速度吧。”
此时虽是十二月份,但是南方的天气并不是很冷,刚刚好,而且这个温度下毒虫也很少出来。倒是给南下探索的大军带来了不少的方便。
杨四郎点了点头,说道:“这地方实在是太荒凉了,这一路过来,都没有碰到什么人口。”杨四郎不明白,谢安为什么会对这一块地方有想法,毕竟大理到现在也只是刚刚稳定,就急着出兵,有点不是很妥当。
而且主公居然也同意谢安的策略,当时刘循还是在汉中的时候谢安就已经派大军南下了。更是让吴懿带着左武卫南下协助谢安,而且还画了地图给南下的大军。谢安和杨四郎两人派人探索交州等地,结果反而没有远在汉中的主公知道的多。
这杨四郎先行带着两万兵马探路,谢安带着三万左武卫士兵在后面跟随。先锋大军沿着红河而下,虽然不知道主公为什么把这条河叫做红河,不过这条河确实很浑浊的,落日以后,更是如此。
红河之上,数百条竹筏并头前进,每条竹筏上面站着数十人,他们在相互竞赛,谁划的更快。
大理虽然是南方,可是蛮人不会制造船只,大船根本没有办法,很不巧的是益州的船工都被调到了巴郡,好在对于竹筏的制作倒是手到擒来。况且竹子到处都是,而且都是大腿粗细的竹子,在河上面浮力足够大。
要是知道谢安准备南下,刘循当时就不会让张顺去巴郡训练水军的,直接让张顺去南下大军当中当水军统率,到时候占领了出海口,当海军统率。但毕竟这命令已经下了,也不能说改就改,而且张顺在巴郡的水军也小有规模达到了两千人。战船也在巴郡,总不能给战船装四个轮子送过来吧。
关键一点东汉末年的造船工人,不是在荆州,就在江东,相对的江东造船要发达一点。毕竟孙权后来还去了台岛,甚至辽东半岛,都是从海上走的。
整个益州会造船的工人,刘循当时让父亲刘璋集中起来调到巴郡,但是也只有一百来人,这些是技术比较好的,技术差的就算了。而且他们都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