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巴郡出兵 (第3/3页)
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上下交接班,肯定会出现动乱的。
科举已经不足以满足益州的未来,刘循在这段时间,已经让各地郡县抓紧开始更多的学校,孩子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或许这里面以后就能出现像是诸葛亮那样的人才,所有的学校都是刘循出钱,老师的工资刘循来给,学校的所有学生都是免费学习。
这一笔开销不可谓不大,连刘循看到张松送过来的账目的时候也是目瞪口呆。好在刘循还能吃得下这一笔开销,学校一定要办。益州产的白纸优先提供给各个学堂。
扬州世家太多,孙权那二货连个山越到现在都没办法解决。荆州的人才一分为二,一半当年赤壁之战归了曹操,另外一半人才在刘备手上,这才奠定了刘备在荆州的基业。但是,后续呢!荆州的资源资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刘备的了。
益州,算了吧,要不是刘循的到来!要不是刘循得到的系统!就算是十个刘循都没有办法打败诸葛亮,益州的人才主要作用是在内政上面,武将根本不够看,张任也可以算是大将。可是这么乱的年代,连家都没办法守住,还让他们发展经济有什么用,这不是让别人来取。
但是获得系统以后就不同了,刘循现在谋士有刘伯温,谢安,朱武,司马光,法正,张松。武将不说多的,杨家将各个都是能独当一面,汤和更是可以当开国元老的武将,罗士信,杨七郎更加是万人敌。汉中一战,又得到了马超等将领。
在刘循看来,孙思邈的作用不比刘循身边的刘伯温差,要知道这年代到处都是打仗,武将不及时处理那就死掉了。文士体质弱,一个伤风就能要了他们的命。原先刘循还能靠着张仲景,张仲景去世,好在还有孙思邈在。
时间进入了公元216年,去年益州各地粮食再次丰收,大理各郡的粮草足够谢安的南征大军。但还不足以满足两线作战,因此现在牂牁的粮草还是要从益州运送过去。
可就算是这样,益州的粮草还是有多余的。要知道现在益州普通的百姓都能吃到白净的大米,以前哪里能想象的到,益州百姓走在路上都是笑口常开的。
益州的酒刘循也准备进行改造了,粮食多了,那自然是酿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