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扭曲的藤条 (第2/3页)
的缝隙,同时生藤条干了以后,缝隙会变大,这样筐子就很容易散掉。如果用竹子或者柳条编可能会更好些。不过这里没有看到柳树,竹子倒有,但没有破竹篾的工具。现在这种情况下先要有,好不好是有了以后的讲究。反正满山都是藤蔓,坏了再编就是了。
等藤条折的差不多了,王川便把孩子们叫到身边,给他们讲解示范了一下。编到第三个筐的时候,旁边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就基本学会了。又指点他们几句,留下他们自己折藤条编筐子,自己下了小溪。
小溪里鱼儿不少,可能是大人们有意保留给孩子的口粮。而孩子们在没有什么工具的情况下,仅用手捞棍叉,收获实在是有限。没有被人类的工具祸祸过的鱼在面对筐子的时候表现极为不错。王川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捞到了小半筐子的大大小小的鱼,和一条应该是刚吃饱卷成一团用萌萌哒眼神看着他的水蛇。王川果断把水蛇的头用石头剁下来,把蛇身丢到鱼筐里。
这让他觉得他必须要一条短裤,要不然下回水蛇把他身体的某部分当成鱼那就完了。死不可怕,这么被咬死就有点可怕了。
回到岩洞口的时候正好日上中天,招呼一声捡柴生火,中午就吃烤鱼了。
孩子们看到鱼的时候,个个眼睛都亮了,有这么多的鱼,白天也可以饱餐一顿,这是之前从没有过的经历。于是又大呼小叫着兴奋的去捡枯枝树叶,生火烤鱼。
趁他们捡柴的功夫,王川看了一下他们一个小时编织的成果。很好,已经编了四五个筐子了。对这些筐子当然要求就不能太高了,前宽后窄那是设计风格,左高右低那是个人喜好吧,上方下圆这应该是制作别致了,不过这个底下留七八个窟窿的算怎么回事?
但孩子们的努力还是值得嘉奖的,惯例把鱼给阿母过目之后,前宽后窄的给条没头的蛇,左高右低的给条巴掌大的鲤鱼,底下有七八个洞的给条泥鳅就打发了。
阿母对他们编织的筐子和抓的鱼再次表示惊奇,用一双带鱼腥味很重的手又在王川脑袋上摸了又摸。王川借着分鱼的功夫躲闪,别的孩子却看得羡慕不已,一个个盯着他脑袋上阿母的手,连手里拿的鱼是大是小都没有在意。
吃了烤鱼王川拔了两根蒲公英烤着吃了,就当餐后水果。入秋了,连蒲公英都有点老了。看来过不了多久就会降温。时间紧迫,吃完饭就不要休息了,继续编筐吧。这些筐子除了捕鱼之外,还可以交给大人用。他们如果能多拿点东西回来的话,冬天就好过一些了。
把编织任务放任不管交给那些孩子是不太负责的。两个调皮的家伙趁着吃完午饭的功夫,拿着自己编的筐去小溪里捞鱼,半个钟不到回来手里拎着一堆湿漉漉扭曲的藤条,一条鱼都没有捞到。
编织的工作进行到太阳下山。大人们回来前,王川指挥着孩子们收拾好筐子,捡了些柴火落叶进岩洞,点亮篝火等着大人们带着晚饭回来。
今天的大人回来的比往常晚了些。男人们脸色沮丧,个别人还带着伤。他们带回的收获是好几串穿在藤条上的野山梨和半只被什么猛兽撕咬过的猴子。
女人回来的时候倒是气色不错。她们表示今天去的那个大倒树的山坳里锥果子很多,她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