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八节 进京献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八节 进京献俘 (第1/3页)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今虽托陛下洪福,卢建斗有幸歼敌近万,恐也多有损伤。想必是隐匿不报,以取悦陛下。

    可建奴尚有七万铁骑盘桓在京畿附近,其境内尚有控弦之士几十万。若陛下强行举行献俘仪式,恐刺激建奴。

    要是他们不计一切,大举南下,不仅和谈不成,怕是也难以抵挡建奴兵锋之利。

    依臣之见,万万不可逞一时之快,置国家于水火兵戈!”

    唉!

    崇祯长长叹气,胸中郁郁难平。

    从十七岁登基,至今十一年。

    初登帝位意气风发,雄心壮志,藐视唐宗宋祖,想要和一帮大臣共同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力挽大明于狂澜之中。

    可身边别说什么经邦治国的王佐之才,就连稍微能合他心意的人都没有。

    好不容易有卢象升和杨嗣昌稍微顺眼,偏偏他们又水火不容,相互构陷。

    身在帝位没有一天是快乐的,等待他的只有日复一日无穷无尽的奏章、廷议、召对、日讲经筵。

    同时,前线不断溃败的战报和国库空虚的奏疏也摆满了他的御案,难啊!

    崇祯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自小袭信亲王,长期的呼奴喝婢使得他性情严急苛刻,刚愎自用。

    另一方面从小的孤独寂寞和危险处境让他敏感多疑,过分自负,但在紧要关头却又总拿不定主意。

    “陛下,要说这个卢总督也真有些本事!

    老奴记得前些日子,他曾上奏说要大败鞑虏,并以性命担保,想不到才短短几天时间里,竟然一战歼灭近万鞑虏。

    且有一个贝勒、几个固山额真、几十个甲喇额真头颅,此等大捷近几年何尝有过?

    便是当初宁远大捷也没有此战消灭的鞑虏人数多。

    要是让京师臣民知道,必举国欢庆。”

    王承恩看见崇祯皇上长吁短叹,左右为难,想了想,还是走上前说了这番话。

    与刘瑾、魏忠贤这些祸国祸民的太监不同,王承恩是个忠贞不二,且有民族气节的一个人。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李自成打进京城,满朝文武改换门庭之时,依旧无怨无悔陪崇祯吊死煤山。

    “王伴当,朕也知晓。奈何兵临城下,左右为难!”

    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