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人 (第2/3页)

是什么?

    六十六双草鞋!

    出海前张四就跟这东西熟,质量最好的草鞋他五六日就能穿坏一双,一双要三分银,地毁了之后借钱度日,后来做衙役、力夫,确实攒不下什么钱。

    四两银子的积蓄,就换了六十六双草鞋。

    他寻思这东西不论在哪,谁不需要穿鞋呢?别人说的什么一匹棉布能赚得三倍,他太老实了,不信。

    但他觉得这草鞋,质量这么可靠,多少一双能卖上个四分银吧?那他这一趟可就能赚上一两多了,到时候在吕宋随便买点香料,回来总是能赚钱的。

    再不济再不济,只要有个温饱,咱这天朝上国子民,懂得啥不比夷人多?

    结果到了马尼拉,那的人真的就不穿鞋。

    平民百姓脚底都有厚厚一层的老茧,比草鞋底儿耐磨多了,那达官贵人又有谁看得上草鞋呢?

    后来他的经历可想而知,在举目无亲的马尼拉,可谓颠沛流离。

    在潮州人开的理发店给人修理过胡须、也在矿场抡过大锤,当然最熟练的还是在马城港口干起老本行,给人搬货。

    另外一条退路,也没给他多少表现的机会。

    张四是真的没什么本事,要能耐没能耐、要人脉没人脉,他所拥有的只剩下大明子民这个身份了。

    问题是明朝人太多了,多到南洋都不缺明朝人。

    他甚至在马尼拉郊外的农田里穿行,逢着那吕宋佃农便问:老乡啊,你会不会种地,我从大明来的,这农具、耕地、施肥,我都懂,让我见见你主人吧。

    结果接待他的是个泉州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刚从乡下出来一夜暴富的气质,出则骑高头大马,入则绸服锦绣,带着属于农户老茧的手上狮子国宝石戒指得戴仨,笑眯眯地告诉他人家早就被地主雇来指导生产,您另寻他处吧。

    同样的情景张四经历了不下四次,每次都是这样,令他的自信备受打击……合着出海以后跟他竞争的还是他娘的明朝人。

    欲求不满的现实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