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六百六十三章 毁三观的古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正文 第六百六十三章 毁三观的古诗 (第2/3页)



    现在高馆长和孙老听到了有七八艘可以和‘黑石号’媲美的沉船,能不激动么?要知道,迄今为止,东南亚国家正式登记的已经打捞出来沉船的地点,已经有一百多处!打捞沉船二百多艘,大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发现,这其中,菲律宾最多,为41处,印尼27处,泰国23处,马来西亚17处,越南10处,华夏。。。。。。。0处。

    而这二百多艘沉船,大部分是来自于华夏,也有来自于欧洲中东地区的,而所有的船只都装载着来自于华夏的精美瓷器、陶器和金属器皿。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没成想在已经被东南亚国家筛过一遍的海底,竟然萧鹏又能找出七八艘沉船,而且用萧鹏的话说是,跟‘黑石号’一个规格的,说王馆长他们不激动,那纯属扯淡。

    “萧老板,你给我介绍下,你说的那些船都是什么情况吧?”王馆长一脸激动之色。

    萧鹏叹口气:“这还有什么好介绍的?都是古时候的商船,那个年代的我不知道,但是但是确实保证‘有料’,都被我考证过,最起码瓷器是真不缺,那个这些船的沉海深度不一样,最浅的大约三十多米,最深的大约不到二百米,不过这几艘船有共同点,那就是保存还算完好,据我观察,这些船都是掩埋在淤泥之下,形成了厌氧环境,避免了木质船身氧化破坏,所以,你们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到底要‘整体打捞并保存’呢?还是‘原地打捞保存’。”

    “这两者哪里不一样?”王馆长对文物内行,对海底打捞就不懂了。

    萧鹏答到:“所谓整体打捞并保存呢,就像当年打捞‘南海一号’那样,制造一个特制的沉箱,用于将船体整体打捞出水,连着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这样的好处是对船体整体保护更好,减少文物遗失。缺点么,自然是花钱多了。最简单,满载后的沉箱重达三千吨以上,要用多少打捞助浮气囊?而且打捞船要用钱,沉箱需要用钱、水下设施、船舶、人工都是钱,算下来的话,打捞那么一艘船,起码要七千万到一亿打捞费用吧。那七八艘加起来至少需要五亿六亿的才能玩得转。”

    王馆长听了一惊:“那么多?那‘原地打捞保存’呢?”

    萧鹏笑道:“那就简单多了,下水只捞东西不要船,好处是价格便宜,但是容易遗漏文物。毕竟海底工作,谁也做不了那么仔细。这样打捞一艘船,几百万就可以搞定。具体采用那种方法需要你们自己去协商了。反正我可以保证你们绝不会空手而回,不过只有一点需要注意。”

    王馆长急忙问道:“萧老板你请讲。”

    萧鹏道:“这些沉船的分布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位置大多靠近西沙和南沙那几个被别国控制的岛屿,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孙老一听,反倒脸上挂着喜悦之色:“啊哈!我说你小子怎么那么好心,把沉船地点贡献出来,原来是因为这点啊?你是怕打捞上东西来被别的国家抢走,所以才借助国家的力量来打捞这批船呗?嘿嘿,你小子这样还有底气要三成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