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一章:居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一章:居安 (第2/3页)



    不管哪个时空的官员,基本都这面貌。本来和和气气的人,可一旦当上官,便换上了一副新的皮相。

    举人功名,等于候补官身,虽然还没有真正上任当官,可也有些官气苗头出现。

    但奇怪的是,陈唐运转周天时,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他觉得最大的可能,便是那弱小的官气,被天人之气同化掉了。

    这倒是相当惊奇。

    根据詹阳春等人的讲述,他们之所以着重在秀才阶层中收购收集各种蕴含文气的作品,主要是因为秀才的圈子中,所呈现出来的文气比较纯粹。

    胡老爷一心找陈唐来当塾师,而不是选择更高层面的举人,甚至进士,很好地佐证了这个说法。

    当官了,受官气濡染,文气便变得斑驳不纯。

    这一点,容易理解。

    不少文人雅士,一旦当了官,操心各种政务,在官场上浸泡起来,时间久了,就会失去本心,难以写出好作品。在面对官场上的倾轧,尔虞我诈时,往往不得已阿谀奉承,互相吹捧,一个个,都变成了笑面虎,甚至成为御用文人,只做青词。

    不是说当官后便没有文气了,而是文气掺入了杂质,从而使得功效衰减。

    练武,修道,为何需要文气辅助,进行补益?

    主要便是为了温养心性。

    练武者,必多戾气;修道者,易生心魔。

    而文气温补,善于中和调解。它的存在,就像是做菜时放的盐,是调料,能让菜做得更好吃,并且增加营养。

    当然,文气并非唯一选择;有道家经藏;还可以选择吃斋念佛,读佛经之类。

    有本著名武侠小说,便是这般写的,说有高手练武,习得多种武林绝技,独步天下,却因此得了武学障,致使身体抱恙,发作起来,疼痛难忍,必须修习高深佛法经书,才能化解。

    这般设定说法,是一个道理。

    但不管什么家,都不会故步自封。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取长补短,汲取他家养分,乃是修炼到一定境界后,要进行的一个必然阶段。

    在其中,文气便发挥出了润滑油般的作用。

    而自古以来,但凡武学大家,得道之士,从没有单纯练武修道的,闲暇之余,写字读书,吟诗作词,甚至论述专著,颇有几分造诣。

    只知道埋头苦练,打打杀杀的,那只会是莽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