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繁华汴京 第137章 南阳风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卷 繁华汴京 第137章 南阳风貌 (第2/3页)

子,赶着大车在前面开路,不断向张清平和杨营东传递情报。

    这二十多人,其中一半都是长期的斥候,还有几位是刘成栋上山前,军中的斥候。这些人分成四组,两组在李响的正前,另两组在李响的两边。由此可以看出,李响这厮是如何珍惜自家小命。

    李响则和张清平、杨营东等十多人一起,骑马前进。

    路上不时遇见十几人,甚至百多人的小股流民,有些还想过来打劫,但靠近看过李响一行人之后,便都躲得远远的。十几名骑士,还带有兵器,岂是好惹的?

    李响硬下心肠,不顾路边流民的哀求继续前进,只希望后面的大队人马,能多救些人。

    南阳盆地,也有称南阳-襄阳盆地的,是关中、汉中、川蜀、荆湖、中原的交汇点。用一句话形容南阳盆地的战略地位,那便是东西延伸,南北交汇。

    南阳重镇的西边,横亘着秦岭-大巴山脉。北面是伏牛山,东面是桐柏山和千里淮山,淮山被李响称为大别山。秦岭挡住了北面的严寒,大巴挡住了西南的湿热,桐柏山护住了南阳的侧翼。

    受益于半封闭地形与发达水系,南阳平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

    南阳盆地的耕种开发,始于春秋战国时的南方霸主,楚国。

    楚国早期,几位眼光独到、雄心万丈的君主,抢先占领汉中之地和南阳平原,移民耕种。收获两个粮仓的同时,楚国借着地利,一度威压关中和周王室所在的中原,成为南方霸主。

    当时的楚国,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也不为过。问候天子家里的九鼎,楚国并没有狂妄,而是真有那个资格。

    然而,子孙不孝的老套剧情上演,楚国失了人和,先后丢失汉中和南阳盆地。南阳盆地的丢失,彻底断送了楚国一统寰宇的指望。

    秦国压下楚国,兵精粮足之后,势大难制,终于一统寰宇。

    南阳居北,襄阳居南,共同控制南阳平原。自秦之后,南北势力在这片土地上反复交锋。哪一方占据了整个南阳平原,哪一方便在中原局势上占优。如果一方控制南阳,一方控制襄阳,便会出现对峙的局面。

    西汉末年,流民四起,巨寇作乱。

    南阳的一个王爷趁势而起,收拾山河,成就了少有的中兴之世。南阳士子受益良多,终于在东汉名闻天下,之后的三国也不例外。

    三国时候,几方势力在南阳、襄阳,乃至襄阳通道南方的荆州连番大战,只为争夺荆襄之地。荆襄趁着北方大战,吸收了大量难民和士人,在当地大族的治理下,可称为三国乱世的世外桃源。

    孟德公扫灭了发小袁绍的几个儿子,急吼吼朝荆襄赶来;刘皇叔借了荆州,就没打算还,正盘算着把川蜀借来,作为根据地;占有东南的吴地,新东家上台,很想把刘皇叔撵走,好独占荆襄。

    最终的结果,刘皇叔跑到了四川织蜀锦,孙家人在长江上拉铁链子,都没躲过占据荆襄和徐州的北方铁骑。

    永嘉丧乱,群胡祸乱中原,衣冠南渡的南晋数次北伐。

    三条进军路线,西出四川汉中,威胁关中陇西,这是第一条。中取南阳,复洛阳古都,这是第二条。东取徐州,直趋齐鲁,这是第三条。三条路线,中间最重,南阳更是重中之重。

    李响回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