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繁华汴京 第一肆八章 繁华因由 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卷 繁华汴京 第一肆八章 繁华因由 下 (第3/3页)

户办事的,顶多算一个比较好的管理者。

    办作坊,搞贸易,明月集的条件比南阳、襄阳,差了不止一筹。

    交通差强人意、粮食全靠外运、原料紧缺,这样的明月集,为何会成为繁华之地?南阳和襄阳士绅搞出了几个集市,却半死不活,又是为何?

    三人交流了一阵,觉得主要原因,还是规矩。

    李响从一开始,便把明月集规划为明月庄的对外窗口,和缓冲地。

    李响毕竟二十出头,想不了太深。但他规划明月集时,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心底的一些想法,和原时空的相关知识。这也使得王三甫一上任,便站在了最高点上。

    在大周占据统治地位的士绅,出于骨子里的习惯,很快挤走了厢军代表张万里。某些商户兴高采烈,觉得可以一飞冲天,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们傻眼了。

    厢军的作坊没有崩溃,也没有投向正人君子们的怀抱,却投靠了明月庄。那些商户阻断水道,四处给明月庄使绊子,却收效甚微,顶多影响了明月庄的利润。

    想要独揽生意、榨取更大利益的商户不干了。

    他们找到官府,让官府给圣人子弟们撑腰。但知府知县几乎都是外地官,经制官员的利益,在李响的操作下和汉江的全体作坊绑定,一损俱损。

    经制官员不出大力,士绅大户找到了胥吏牙行,和经纪行老。明月集既有作坊,又有游商,还有展销会,没有这些中间人的利益。

    胥吏牙行和经纪行老的努力,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正人君子们独揽市场,飞速提价,还要干掉王三,彻底把中小商户吃掉,还要设卡收税。至于挣扎求生的流民山民,他们才不管,顶多开个粥棚把人送走。

    士绅大户以自身经历,解释了什么是自作自受。

    胥吏等阶层,本就是特权笼罩下的产物,很快就把明月集搞得乌烟瘴气。中小商户和游商跑走大半,士绅大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并随着内斗加剧而愈演愈烈。

    知州判官之类的经制官员利益受损,对本地的士人阶层很无语。贪心办坏事,惹上一身骚,你们要闹到什么时候!

    明月庄、厢军、秦岭村寨、流民,这些势力的作坊可以付出不小代价,走秘密渠道。跳出士绅大户的圈子后,跟明月庄交好的势力居然可以活下来,这一点引起了正人君子们的警惕。

    明月集的劣势显现出来,既没有非要存在的理由,又没有太占优势的行业,承受不了太多人的分食。换句话说,明月集先天不足,汉江边上的作坊利润有限,承受不了更多利益阶层。

    至此,明月集的利益轮廓浮现出来。

    大族豪绅的商号,从明月集购进大批的铁器、药材、桐油和衣帽鞋袜,然后运到丹江口,再通过水网运到大周东部。大商号有压价权和出货渠道,给不了明月集更多东西。

    中小商号和游商,有很大不同。

    本小利薄的商户,只能和汉江边上的作坊进行深层合作,仔细考虑每一笔铁器、农具和衣物的盈亏。只有把汉江作坊出产的菜刀、铁叉、锄头、耕犁和水壶运走,穿过层层阻碍,交到百姓手里,他们才可以盈利。他们人数众多,很多人常驻明月集,给明月集带去了大量就业机会,是明月集的主要服务对象。

    从天南海北而来、人数众多、没有特权的中小商户和游商,促进了明月集的繁荣,这便是明月集的真相。

    明月集想要维持下去,必然要剔除牙行胥吏、经纪行老和黑白势力,这等阻碍自由通商的东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