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繁华汴京 第163章 利益共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卷 繁华汴京 第163章 利益共生 (第1/3页)

    “不是那么简单的……”

    勋阳府城,府衙后宅。蔺养成放下手中的信,叹口气道。

    依靠地利之便,勋阳知府蔺养成从明月集和汉江作坊获得了大量利益。应酬多了,后宅的事情也多了,蔺养成秉行的又是孔孟之道,不想和作坊主、商人之流打交道,所以……

    蔺知府在幕僚和师爷之外,又聘请了两个管事、一个文书。

    有钱任性,蔺养成在公事之余,不必再费心思去“优雅地捞钱”,开始有时间和南阳的文人、同僚、才子应酬,提高声望。

    汉江边上的每个作坊,以及进驻明月集的中小商户,都有半成到一成的份子属于勋阳、十堰的入流官。蔺知府和十堰知州是最靠近明月集的大人物,当然要主持分配利益,或者说让他们的幕僚和后辈参与分配利益,拿到了最大一份儿。

    蔺养成心安理得,毕竟他不是白收钱,平时会提供各种便利,还要约束勋阳的胥吏、牙行和经纪。他也觉得奇怪,以前收了商人的钱,不办事也是有的,如今自己占着份子,居然生出了“责任感”。

    知府大人既感到新奇,又觉得别扭,还隐隐有点担忧。

    明月集刚开建的时候,蔺知府还对李响提出的合作方案不以为意:和商人谈条件,不是自降身份嘛。

    考虑到刘成栋、虞允文和青石先生,蔺知府捏着鼻子应下李响的请求,以各种便利条件换取汉江作坊和明月集商户的份子。自家是官府嘛,到时不满意了,再谈条件便是。

    情况很快出现了变化。

    汉江边上的作坊越来越多,靠着平均七分的份子,勋阳十堰的主官大呼过瘾,不约而同地约束自己,收获了一打“两袖清风”大老爷的名声。两个地方的入流官从汉江作坊抽取利益,互利共生的同时,还不用扰民。

    在大周,“清名”还是很重要的。

    有几个入流官家里的后辈不满足,在经纪行老、胥吏牙行的鼓动下,朝汉江边上的作坊乱伸手。要份子,要话事权,甚至强夺作坊。

    汉江作坊群很脆弱,经不起折腾,又逢士绅大户难为明月庄,于是入流官们的收入大降。

    勋阳知府和十堰知州跳脚,两地的官员子弟,有不少被打肿了屁股。明里暗里费了不少功夫,两地官员的收入才恢复正常。判官和通判之类的官员收敛了心思,开始尝试自办作坊,以另一种方式获取更多利益。

    十堰知州很会来事,从汉江作坊那里得到了足以维持士大夫优渥生活的利益后,开始风风火火地勤政。抢夺小民土地?抓!勒索商户?管你是谁,抓!大户仗势欺人?抓!

    有了另外的利益来源,知州大人要妥协的广度和深度大大降低。

    明月集的大发展,给知州大人带去源源不断的利益,还把十堰境内的流民和赤贫山民吸收一空。

    与此同时,十堰州的商税开始蹭蹭蹭地上涨。再加上知州大人烧了几把火,换成李响的话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工商的利益,缓和了阶层矛盾,经济民生飞快发展……

    知州大人很快进入了户部大员和几位宰执的视线,据闻很快要前往汴京做官。

    典范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