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歧路 (第3/3页)
丈大人,我不是担心方腊军有多强,而是城内的这帮人,实在靠不住啊!”
“县令大人为了身家性命和乌纱帽,恨不能把所有壮年人全部拉进城,这倒没什么错处。可是您看看,乡兵、弓手、衙役、捕盗、家丁……全部凑一起,打盗匪都勉强,别说打方腊军了。”
赵都保的岳丈对军队战阵一窍不通,想当然地说:“那把这些人分开,各自守一段城墙,总可以吧?”
“那是取死之道!”大周的兵书战策浩如烟海,科考不行的赵志强虽然没有经历过大的战阵,却读过很多兵书典籍,知晓很多守城的战例,“我看过的所有战例中,只要是各顾各地守城,就没有一次能守住的。”
不谈军械,只谈过程。最正统的攻城是这样的:攻城一方盘算着守城军队的弱点,然后开始试探,让守军疲于奔命,瞅准破绽后一鼓而下。
守军各打各的,相互之间没有配合。在没有强力预备队和完整指挥中枢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是妥妥的插标卖首。
“这还不是最糟的。”赵志强靠在椅背上,瞅着蜡烛,自爆黑料,“那些个都头、队头、保头、勇头,我还不知道他们的德性?平日里在酒肆妓寨……咳咳,反正没几个靠谱的。真要有方腊军登上城墙,你看吧,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而且这些人平日里就有各种矛盾,我打你的人、你偷我的粮、我告你的状、你偷他婆娘,简直是他娘的一团浆糊。要是县令、县丞、县尉大人能亲临城墙提振士气,并且调节各方,兴许可以多撑一会儿。但,我觉得够呛。”
“最烦人的是,几位皇榜有名的大人明明怕得要死,却还放不下小心思,总是信不过小婿这样的武夫。名义上把老子提为乡兵总制,却另外设立了三位副总制,还让我们四个有事先到县衙报到,这不是自困手脚?我这乡兵总制算是怎么回事,背锅的吗?”
赵都保的岳丈抓紧了胡须,“或许,可能,当是,县令大人行的是制衡之道?”
“制衡谁,制衡我一个米粒也似的乡兵都保?”赵志强越说越来气,在自己的鼻头上点啊点的,“我只是带着乡兵操练的都保,自己的手下都认不得几人,有些时候,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几回属下。我,能,干,嘛?”
“老子的家业全在吉安,还能投了方腊?谁跟我啊?城墙守住了,县令大人要把我们几个头头撤下,谁敢反抗?城墙守不住,搞这么些小花招,何苦来呢?真不知县令大人打的什么主意……”
亥时过了一半,也就是晚上十点钟,赵志强的岳丈才从小院正门出来。
大门合上的声音响起,旁边有打更的老汉经过。天上无月,老佃户拿灯笼照着路。
刚过不惑之年的童生心思细腻,仔细回想女婿刚才讲的一些细节,心说:
“正因家业全在安吉,人家才担心你投方腊。傻女婿啊,县令县丞几位,当然是把没根基的你当成替罪羊了。不然你只是一介都保,何德何能,可担负守城之名?”
“方腊军一旦来攻,县城能够守住,自然是他们的运筹之功;县城守不住,他们一死了事,名义上负责守城的你就要被抄家灭族了,说不定还要被扣上引贼破城、屠戮官员的罪名。真要到那个地步,老夫和女儿也是逃不掉的。”
“真阴险,真漂亮。居然还有几个副总制,欲盖弥彰、以防万一、分化拉拢都有了,后手充足啊,县令大人的手段真是……不愧是进士!”
李代桃僵,三十六计之一,被历朝的某些读书人奉为圭臬。此计的使用步骤、注意事项、目标选取、过程控制、后手准备……流程已相当完善,润物无声,操作熟练者可凭此计杀人诛心于无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