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2章 活人之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2章 活人之策 (第2/3页)

伏。失去家园田宅的饥民痛哭失声,在感激官家的同时,哭求官军尽快剿灭方腊。

    董根财由心而发,也开始痛骂方腊军。

    城墙上,被官差和护卫牢牢围在中间的苏州知州,小声对右边的幕僚说道:“不大合适吧?这么上奏行吗?”

    “当然合适。这个丁昔哲不愧是打小混熟了瓦舍柳巷的,没有丝毫破绽。只要大人将灾民心向国朝、感激官家的一幕上报,应可抵消逃出苏州的过错。这里毕竟还是苏州属地,如今用人要紧,几位相公不会太为难大人的。”

    幕僚低声说道。

    原来披头散发的年轻后生是“拖儿”,任务是造出一副同仇敌忾的场景,好减轻知州大人弃城而逃的罪过。

    这位苏州知州居然有些不好意思,“咳咳,虽然如此,但作为圣人子弟,使用这些小伎俩,终究是……”

    幕僚开始宽慰自家东主,“大人奋力守城,为了保护绅民,不惜引走方腊军,对得起官家百姓。用小手段自保,无伤大雅。”

    “而且大人稳守昆山城,抵御方腊军兵锋,更加不容易。”

    “还有以棍换粥,凭棍上船这等疏引饥民的良策,也是大人的功劳,饥民受益良多。大事将至,执行转运使和安抚使的政令,在接下来的大事中报效国朝最为要紧,大人切不可因小节误了大事啊。”

    知州大人抚须含笑,“还要多谢赵先生的出谋划策。若是本官能够立下功劳,受到几位相公的赏识,前往汴京做官,一定尽力为先生争取一个经制官员的名额。”

    “多谢大人!”幕僚大喜过望。

    不远处的昆山县令,心里跟吃了翔一样难受。

    禁闭四门,从城墙上往下放粥,不给方腊军可乘之机;利用不同颜色的小竹棍进行调度,向北方疏散饥民;调配官差、弓手、家丁和青壮,劝说士绅豪商捐粮捐钱……

    敢作敢为,实务出众的昆山县令立下种种大功,没准就要一飞冲天,却被“转进”到这里的苏州知州抢去了大部分功劳。

    刘豫很心塞。

    且不论苏州知州抢夺功劳,使用手段摆脱罪责的种种操作,董根财一家终于过了浮桥,前往据称有粮食的地方。

    “方腊军来了!”骑着矮马的急递夫奔向城墙,荡起烟尘的同时高声大喊。

    苏州知州脚一软,差点跌倒,幸有幕僚在一边帮扶,才没有出丑。

    城头锣鼓被敲响,城下的饥民顾不上喝粥,跟着官差和弓手向北奔逃。方腊军袭扰昆山城,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能不能逃出生天,就看谁的脚丫子快。

    “真是乌龟!”

    击退姚平仲,顺道发起突袭的石宝大吐唾沫。

    昆山县城仍然没有开门,运河上的船队也开始行动,还有好几支官军在侧翼袭扰,找不到机会的石宝引兵而去。

    一天后,湖州城,州衙后宅。

    “昆山县令很有本事,苏州知州是个滑头。”子安先生看着几份军报,为韩世忠分析着最近几天发生在太湖以东的战事,不时解说着某些文官的用意,好让韩世忠心中有数。

    韩世忠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