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战局诡异 中 (第2/3页)
制转轴尽管涂满了油,依然发出巨大的摩擦声。巨大的木制结构不堪重负,发出“吱吱吱”的声音,那是铁木组件在互相挤压。
随着重达两千斤的木箱下沉,杠杆另一端的木制长臂快速扬起,带动两根长绳从器械底部穿过。
两根长绳连接着一个网兜,网兜里是一个黑色的铁球。待长臂扬起到某一高度时,其中一根长绳的铁钩自长臂上脱落,网兜里“滋滋”作响的铁球向斜上方呼啸而去。
先是重物落地声,十几息后,巨大的轰鸣声传来。
“落地距离,三百三十米!”
听到这个成绩,手拿纸笔绳尺的年轻人欢呼雀跃,曽木匠抚须微笑,雷铁匠拍掌称快,唐国豪很自豪。不大满意的,估计只有四眼仔了。
四眼仔皱起眉头,拿下在这个时代尚属新鲜的眼镜,掏出绸布仔细地擦拭着。
其他人不方便问或是不敢问,年纪高、辈分老的曽木匠走了过来,“怎么了小子,还是不满意?这可比上次抛的远多了,三百多米呢。”
四眼仔不敢在曽木匠面前放肆,三两下戴上眼镜,叉手弯腰道:“曽爷爷,我不是说抛的远一些不好。”
“但配重抛石机是新鲜器械,重要的是表现要稳,数据要准。”
“依据事前的推算,把长臂、短臂、勾绳的长度,还有配重木箱、铁球的重量算进去,落地点应该是两百八十米,现在却是三百三十米……”
在军械上,李响最重视标准化,目的是尽量降低军士个人经验的影响。比如刚开始研究的配重投石机,李响便要求提前做好参数表,让操纵投石机的军士指哪打哪。
耗费了几千斤好铁和大量上好木料,四眼仔他们终于依照庄主的草图做出了第一架配重投石机,并马上开始测试。
铁轴变形过好几次,直到李梦空特批唐国豪进入后山,铁轴硬度不高的问题才有所缓解。加入唐国豪赖以起家的淬火退火工艺后,铁轴才可承受巨力。
在蒙学教课的一些年轻人,也被招进后山,演算重物的飞行过程。他们试图找到某种方法,提前判定重物的落地点,以此完成庄主大人的任务。
演算过程涉及到万有引力、空气阻力、抛物线运动、运动分解、材料特性和误差,自诩无所不能的蒙学年轻人被虐得体无完肤。但蒙学的年轻人没有丧失斗志,有一位又瘦又矮的年轻人,已经开始考虑空气是否有重量的问题。
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对四眼仔来说一点不假。
刚刚解决了简易铁木车床的小批量生产问题,四眼仔便马不停蹄地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