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4章 汴京商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4章 汴京商战 (第2/3页)

的小黄门也不敢掺和,但他们有底气拿钱不办事。

    春夏季节用不上炭炉,却挡不住小黄门在宫里大讲特讲。有位嘴碎的小黄门不止一次可惜地说道:

    “可惜炭气筒不是黄铜所制,不然会更暖和,还用不着过一两年便更换一次。啧啧,看着也舒服啊。”

    “听说几位将门太爷献给官家的那种炭炉,全部是黄铜鎏金的炭气筒。”

    “冬天点上有好多网眼的、那种圆圆的打孔炭球,那叫一个干净、暖和、舒坦!大热天放进去冰块儿,啧啧,整座宫殿都透着凉意!”

    “炭炉中间的炭芯,居然是为了放入做好的炭球。真难为了那人,怎么想出来的?可惜武人开的那些炭炉店,掌柜都是死心眼儿,只按照身份地位发卖不同等级的炭炉。”

    “什么是等级?咱给你这么说,只有一个炭芯的炭炉和好几个炭芯的炭炉,能一样?听说最多能有九个炭芯,只有官家能用。”

    “咱给你说一则消息,别到处乱传。听说只要有钱,也有一些店面不看身份地位,想要多少芯的就有多少芯的……”

    这番话被皇城司的人听到并报了上去,成功引起了皇帝陛下的注意。

    有一个炭芯,就能放入一摞炭球燃烧,当然是芯越多越暖和。然而上千年的传统,导致上下尊卑的思想深入人心,有些数字是不能乱用的。

    就比如“九”这个数字,只有皇帝陛下才能毫无顾忌地使用。“想要多少芯,就有多少芯”,这个搞法实在是太要命了。

    柴喆让皇城司的人密查,结果发现真如那位小黄门所说,东家是武人的炭炉店严格按照身份地位发卖炭炉。

    普通老百姓和商户不管多有钱,只能买一个芯的。有官阶和爵位的,才可以对号入座,购入相应的炭炉。

    一来二去,炭炉的芯数竟然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使得炭炉的销量暴涨。得知消息的李响哭笑不得。

    新开的炭炉店便不管那么多了。除了九这个数字,想要多少芯就来多少芯的,只要能付得起钱……

    正值杭州城的战局进入白热化,粮草物资一直处于崩溃边缘。柴喆陛下的脾气本就比较大,对文人的不满正值登基以来的顶点,于是他很难得地勤奋了一次,让开封府呈上“炭炉案”的卷宗。

    先入为主的皇帝陛下气恼之下,摔了比较常用的一支毛笔。

    柴喆不是刚刚当上皇帝那会儿,被蔡京一党牵着鼻子走的幼稚皇帝。皇族教育还是很到位的,他明显看出被传得沸沸扬扬的“炭炉杀人案”,不过是武人群体和士绅大户在抢夺利益。

    本朝重商,不是不让你们赚钱。可你们将各地府衙当成擂台还不算,还搞得小半个大周人尽皆知,是想让方腊等四大寇看朕的笑话?!

    官家发了脾气,批评开封府尹等人断案太慢。

    领会精神的开封府尹迅速结案,在明面上把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实则被告一方背后的武人群体只是出了一万贯钱粮支援战事,便轻易脱身,继续赚钱去了。

    士绅大户支持的那些商户便没那么容易过关了。他们或是被查封了商铺,或是被罚得倾家荡产,谁让如今的大周库房光洁溜溜的呢。

    吴小玲帮助禁军武人干净利落地取得了胜利,保住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然后便学着李响的样子,秘密逃出汴京城,不过倒没人派出好手去追捕她。

    吴小玲将商战的全部细节写下,还将整理好的、关于黄成两家如何与蔡家勾结的情报附上,派人送回明月庄,作为送给寨主大人的新婚贺礼。

    李响已经过了丹江口,很快将到达勋阳。

    明月庄的山民自然是欢欣鼓舞。黄成两家的人只能在内心狂呼:老天不开眼,江南战场死了那么多人,李响那厮居然能活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