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得胜回山 上 (第2/3页)
月楼用饭。当真?”
明月楼是明月集的招牌酒楼,以样式繁多、菜式过硬为最大卖点。
李响翁婿俩确实在明月楼,并且刚刚结束和大小商户、本地大户、士绅代表的饮宴,转到一间静谧素雅的密室喝茶。
路过勋阳城的时候,刘成栋冷不丁接到了朝堂的封赏诏书。
刘成栋因江南战功,转官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隶属禁军序列。转阶级为从七品武翼郎,还加上了唐州刺史的虚衔。
杭州城都还没攻下,朝堂便通过了对刘成栋的封赏,显然是有人在针对刘成栋。现在封赏了,方腊彻底覆亡后的大封赏便与刘成栋无关。
刘成栋的战功大大缩水。
江南一些人家在朝堂上针对刘成栋,李纲不能完全阻拦,何况他和赵鼎也想磨勘刘成栋一二。作为对刘成栋的补偿,以及对李响帮助虞允文行事的奖赏,李响得到了十足的封赏。
李响因军功转阶级为正九品忠训郎、左侍禁。上来便是正九品上的官阶,对武人来说相当难得。此外李响还得到了正九品上的散官,即仁勇校尉。
官职方面,朝堂采纳了京西南路地方官员的意见,给李响补了勋阳府名下的一个县尉,实际职务则是“襄州水关巡检”。
总的来说,刘成栋受到了一定敲打。作为补偿,李响得到了不错的阶官散官。
刘成栋拿到了圣旨诏书。李响级别过低,只拿到了朝堂用过印的文书。
李响摸着封赏文书上的几个大印,苦笑道:
“京西南路的大人们真是好手段。把我调到襄州做巡检,把持着绅商大户的主要商道。把丹江口巡检的位置留给绅商大户,足以影响到我明月庄的生计。”
“彼此相制之下,大人们便可稳坐钓鱼台,将明月集一步步地纳入官府管控,而不必担心有大反弹。”
刘成栋心里也明白,他这种有招安经历的武人少不了被敲打。好在他对升官发财、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之类的事情已心灰意冷,倒没有太过愤懑,只是有些不舒服罢了。
刘成栋扔过来一封信,“明月集这般热闹,每日里海量的钱货交易,榷货务那些人肯定不会干看着,一定会管控收税。商户、坊廓户和坊院主会主动缴税?天方夜谭。”
“总之你小子当心点,实在不行就多交些钱,别惹怒了榷货务的官吏。被当成刺头就麻烦了,榷货务可是直归几位宰执管辖的。”
“看看张天垒的这封信,他请你帮一个忙。”
李响拿过一看。字迹歪歪扭扭,写得比自己还差,居然是张天垒的亲笔信。
不消多说,肯定是“阅后即焚”的那种信了。
在信中,张天垒首先表达了对刘成栋离开江南之前提醒他低调做人的感谢。若不是刘成栋及时点醒有些得意忘形的张天垒,张天垒很可能会仗着虞允文的信任犯下忌讳。
张天垒明白刘成栋的暗示,心想:正因为我救过虞允文的命,立下数次大功,不只一次挽救过危局,才更容易招致虞允文的猜忌。虞大人确实对我有感激,却也心中有刺!
出了一身冷汗的张天垒停下了诸如拉帮结派、倒卖军功、使用兵船走私等嚣张行为,请求调兵给自己向东南出兵,与福建路的兵马合击明州港。
张天垒如愿以偿地离开了虞允文身边。
虞允文心中没了刺,觉得张天垒还有救,决定暂时不敲打张天垒。
在信的最后,张天垒请刘成栋说情,让李响帮忙核实一下伤亡士兵的抚恤赏格。
万一底层士兵寒了心,张天垒在江南便很难立功。一旦陷入乱战,自身安全都成问题。
张天垒懂得体恤士兵,李响对他又高看了几分。
李响点点头道:
“这个没问题,小事一桩。张天垒的手下大都是穷苦山里人,乡里乡亲的,小婿也不忍他们生活没着落。”
“何况一同在江南待了几个月,彼此合作倒也愉快,关系更进了一步。于情于理……”
如何让京西南路的官吏收手,让底层厮杀汉的家属能够拿到大部分抚恤赏格?
李响耍了个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