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尘埃落定 上 (第3/3页)
赵志强突然从先进典型变成了大恶不赦。知晓内情的武人心寒之余,开始注重收敛。
八月中下旬,“方腊”的首级被石灰、石蜡和冰块儿封存着,运往汴京供皇帝陛下验看。
江南西路的崇山峻岭陷入乱战模式。江南东路的精华地带,却已经初步恢复秩序。
江南西路的南陵县。
由于控制着非常关键的一个山路出口,这里的气氛还是很紧张,从上到下都怕方腊残军杀过来。
作为本县的优秀农户代表,趁江南大战之时组织船队、带领乡亲卖土货山货发财的翟稳当咽下最后一口气。
年幼孤苦无依、拉扯兄妹长大、辛苦积攒家业的翟稳当,他的事迹无疑会写入地方志。
翟稳当的死惊动了心中忐忑的县令大人。县令、县尉、巡检、押司、牢头儿、捕头儿、节级、乡兵指挥齐齐到场,看着跪地痛哭的两百多号人连连感叹。
“大哥,你怎么就去啦……那什么南山堡的唐家商号是什么东西啊,把疫病传给了你……”
翟稳当的二弟匍匐在地,哭得哆嗦不止。
“哥哥你从小没享过一天福,拉扯我们几个拖油瓶长大遭了不知多少罪。如今小有家业,大侄子也中了秀才。该是享福的时候,你怎么就走了……”
已经昏厥了两次的中年妇人委顿在地,神情恍惚的她又挨一巴掌。怕她疯掉……
“亲家啊,你放心地去吧。我一个商户也没啥地位,只能划给你家两条船……我有孙儿,你也有孙女,咱们还做亲家!”
翟稳当妻子的娘家兄弟说道。他哭得情真意切,船的事情也是情真意切。
心里没底的县令大人来到翟家,一是按照惯例传颂辛苦持家的良民,二是想以此鼓舞全县人心。虞大人坚持把兵力抽调到正面战场,万一有什么变故,南陵县只能自己扛。
扛不下去?虞允文已经立下誓言,必将严惩失地的无能官员。
只见县令大人挥毫沾墨,在宣纸上写下“稳当持家”四个大字,随即允准翟稳当的棺材绕城一周,从县城正门出去。对小老百姓来说,翟稳当的身后事风光至极。
得中秀才的翟稳当大儿子洒泪拜谢。他年纪日长,读书辛苦之余不再瞧得起自己父亲,今日才真正懂得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
深夜时分,翟稳当大儿子在灵堂守夜。
作为激励人心工程的一部分,翟稳当二儿子身披重孝,拿着锄头朝城墙走去,路过一个小巷子时被自家婆娘叫住。
“公公忒也偏心,将田亩和铺子全留给大房。咱们家不成佃户了?”婆娘抹泪道。
“爹临走时这么安排,肯定有他的道道在,爹几时错过?大哥他中了秀才,没准能拿个举人回来,到时两税和差役一免,咱就是当佃户也能过得很好!”五大三粗的翟稳当二儿子有些愚孝,挠挠头说道。
“这话却似放屁……”婆娘着急了,戳着自己汉子的鼻子骂道。
“我不服,凭什么划给翟家两条船?凭什么让我以后闲着?!”
此前跟着翟稳当到江南挣钱的年轻人吼道。
这里是距离翟家不远的一处商铺。翟稳当的大舅子一巴掌扇到年轻人的脸上,低声骂道:
“你个山货只怕别人听不见!让你跟着妹夫长本事,你倒好,在长江上处处对着来!”
“有些生意碰不得,有些人惹不起。妹夫这辈子就是懂本分,才行得这般稳当,走得如此风光,你个木瓢懂什么?可惜英不假年……”
“回去老实待着,别在外面咋呼,保你衣食无忧。咱家没什么地位,只能暂时靠上颇受父母官赏识的翟家,两条船就是诚意。”
“老子不求别的,死后能有妹夫一般的风光,便心满意足了……”
翟稳当这种老实本分、咬牙坚持、争取让儿子翻身成为乡绅的悲苦老农式人生,其实就是大周版的心灵鸡汤。
士大夫们用类似的事迹教化亿万穷苦人,乖乖忍耐穷得一批的日子,你的儿子就能成为我们一般的人上人、正人君子、书香门第。
想走捷径?先看看永乐伪朝的下场!
想走新路?咳咳,想什么呢,世上怎么可以有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