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孩模 (第2/3页)
中原乡村的孩模儿,是农村孩子们的主要玩具,也成为他们了解世界,增长知识的小小窗口,伴随孩子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孩模线条粗犷,简洁明快。造型简练夸张,生动形象、质朴厚重、突出个性特点,具有较高的浮雕艺术特点,是一种微型浮雕,成为儿童手工制作的一种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制玩具的大量生产,孩模在不经意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几百年的传承渐渐中断。
后世,许多老人的回忆录里,都写下了对孩模儿的记忆。几十年过去了,岁月无痕,但“模儿”的影像,却依然摇曳在记忆的烛光里。这难以忘怀的民间玩具,曾温暖了他们童年的梦。
他们甚至觉得,把它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不为过的,可是,它的传承人又在何方呢?有人专门致力于孩模的整理和收集,收藏市场上的孩模越来越贵,一两分钱一片的孩模卖到了几百上千元。
悠悠心想,命运既然安排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还带着电子商城、仓储园区和智脑这些逆天的福利,自己就要尽最大努力,为这个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眼下,先把孩模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挖掘保留下来。
推货郎车的又来了,从悠悠家开了代销点,他这是头一次来韩屯村。进村的吆喝也变了:“破布鞋、烂套子,没人戴的破帽子——碎头发、破铁片,换孩模了。”
吆喝累了,便摇动手里的拨浪鼓“咚隆隆咚隆隆”地敲上一阵子,小孩子们听到吆喝声,飞奔过来,不一会儿杂货车前就挤满了一圈儿小脑瓜儿。
车上的铁笼里比以前多了孩模儿、泥哨儿、陶水鸡。男孩子们最喜的就是哪一片片儿的孩模儿。
孩模大约一分钱一个或二分钱三个,看着十分的便宜,但对这时的小孩子们来说,还是显得有点贵。
为了得到心爱之物,孩子们纷纷跑回家,翻腾出一些破铺衬烂套子(方言:破铺衬为破布片,烂套子为旧棉花),从墙头缝里掏出奶奶积攒的梳头时掉下的乱头发,恨不能掘地三尺。
东西一旦到手,便迅速奔出家门,生怕去晚了换孩模儿的货郎走掉。那一脸皱纹的货郎见状,知是来换他模儿的,故意把一摞摞模儿在手上耍弄得叮当响,扬声喊着:“哎——换孩模儿,哎——管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