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白菜价的玉器 (第2/3页)
藕,盛在竹筐里,0.15元一斤,还没卸完车。
这批莲藕都是坑藕,上面的泥还是湿的,有的一根藕好几节,有一米多长。卸藕的人还夸着:“俺村的白莲藕远近有名,又脆又甜,能生吃,掉地上就摔成好几瓣。”
姥姥问营业员:“同志,这一筐藕多少斤?”
营业员还真不知道,转头问卸藕的人:“你们知道吗?”
换了个中年人回答:”俺们在村里称好的,一筐一百斤。这是上冻前最后一次起藕了,再要就得等到过年了。”
姥姥顺口接道:“那俺可得多要点。”
那人给传授经验,“您回去泡水缸里,能放半个多月。”
姥姥要了两筐藕,又要了好些干菜,东北的蘑菇、木耳,海米、虾皮、海带和紫菜。金针、银耳、粉皮等也要了好多,最后结账,一共是253.86元。
姥姥结完账,那卸货的人就问:“同志,您用车不?”
“俺正想找车,你们有空不?啥价?”正好省事,姥姥也乐意。
“有空,不出城五毛,出城一块。您看合适不?”那人看来是个管事的。
“合适,麻烦你们了。”姥姥递给那人五毛钱,他安排了两个人。“赶紧装车,给人家送去。”
营业员笑着打趣,“陈会计,您可真能算计,就这一点机会,也没忘挣钱。”看来他们熟悉。
陈会计把姥姥送到门口,小声的说:“您家开饭店吧,再用藕去城北的大陈庄找俺,现要现挖,一百斤以上一斤便宜2分,还管给您送到家。城里私人开饭店的都用俺们村的藕。”
姥姥对他说:“俺知道了,用的时候就去找您。”
姥姥带着他们把东西运到自家的院子,收进空间就赶紧去车站,发车的时间快到了。
坐到车上,姥姥还在感慨:“原来也就那样,今年吃惯了,离了青菜还真不习惯。”
悠悠暗自吐槽:您老还不习惯,俺才真不习惯,商城里那么多的精品蔬菜,看着吃不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