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9章 麦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9章 麦种 (第1/3页)

    种子站的同志听见后,给大伙解释:“县里收种子是用粮食指标换的,收一斤种子给一斤粮票,你们可以拿粮票去公社粮所买粮食。”

    不过,得扣除村里上交的爱国粮,村里今年还是上交二十万斤爱国粮。九百亩地上交了54万斤新麦种,最后,给了韩屯34万斤的粮票。每人一千斤还有结余,村民这下才放了心。

    用粮票在粮所买粮食,70的小麦,每斤017元。30的粗粮,玉米每斤009元,地瓜干每斤007元。

    村前二百多亩的棉花地里种的小麦,虽然晚了一些,由于肥料足,亩产也达到了400多斤。加上栾场麦,村里留足公用粮和一半的粮票,今年韩屯人均分配小麦300斤,500斤粮票。不过,卖麦种使村里多了16万元的收入,人均500多元。

    这样一来,大家伙觉着还是种麦种上算,说话就变了:“今年,咱还得接着种麦种,没想到,咱也和城里人一样,吃上供应粮了。这一季麦子分的钱,比工作人员一年的工资都多。”

    县种子站收的麦种,每斤055元往外卖,一斤麦种比普通的小麦贵了2毛多。其他公社的生产队嫌贵,援朝舅舅挨村的做工作,加上有韩屯这个榜样,结果所有的麦种都被张集公社留了下来。

    收了小麦,还是种大豆,不几天的时间,就种完了。村前的二百亩地,种了五十亩的夏谷子和五十亩的夏地瓜,一百亩的夏棉花。

    “三夏”过后,村里接着就开始筹备肉联厂的开工,队里的养猪场,肥猪都长到了二百五六十斤。

    肉联厂的负责人选,成了全村的热点。韩玉臣家的人想干,韩道伟家的人也想干,两个家族各不相让,最后没办法,只好让大家投票表决。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爱国舅舅当选了。

    舅姥爷家在村里是单门独户,上边好几辈都是单传,到了舅姥爷这里,才有了四个儿子,其他三个还没在家,家里就爱国舅舅一个人。

    正是因为这样,大家才选的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