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0章 培训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50章 培训班 (第2/3页)

啊,自己年龄太小了,干什么都受限制,只有尽力而为了。

    姥姥回到张集,就把罗新才的情况,给援朝舅舅详细的说了一遍,又把娘俩的想法,也给援朝舅舅说了。

    援朝舅舅听得那个高兴:“这还真是个好门路,我回去就组织人去南方考察。姑姑,您得告诉罗叔,咱这里不是特区,个人办工厂肯定不行。

    特区那里家家户户办企业,法不责众,咱这里可不行。不过,他可以办培训班,收培训费。”

    这两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买缝纫机的多了,各种缝纫技术培训班就出现了。

    低级的在村里办班,二十天一期,收二十元钱学费,学会简单的服装裁剪。

    高级的在公社办班,二个月的时间,五十元的学费,结业后能开个缝纫部,学不会的可以接着学,不再加收学费。

    修收音机和理发木工这些技术,没有办培训班的,只能拜师学艺。跟着师傅学习二三年,还不一定能学到真本事。不是有句老话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这里还有句老话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拜师以后,师徒关系确定下来,年节和师傅家里有事,徒弟都得随礼探望,这也是一项大的支出。

    因此,大家对拜师特别的慎重,轻易的不拜师学艺,宁愿多交钱参加培训班。

    现在,农村姑娘找婆家,首选城里有工作的,二是当兵穿军装的,三是会门手艺能挣钱的。

    收音机组装修理技术,在人们的心中是门精湛的手艺,估计一百元的学费,也得人满为患,

    援朝舅舅雷厉风行,连家也没顾得搬,交接完工作就带人去南方考察了。

    留下三舅妈自己搬家,随着援朝舅舅的任职,地委给安排了住房。

    三舅妈的工作也跟着变动,调到了临水地区供销合作社业务部,这不仅和她所学的专业对口,也算发挥了她的特长。现在,胜男舅妈在供销系统可是名人,因为她手里有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