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分等级 (第2/3页)
她们俩质量关把的比较好,账算的又快又准。难怪她俩在村里,是大伙公认的明白人。
还真亏了她们两个,质量把的严。通过收布鞋和鞋垫,悠悠知道了,农村人可不都是憨厚老实的,贪小便宜的大有人在。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卖的大多是以前的存货。十几天过后,就有新作的了。一些人为了加快速度,质量就下来了。
鞋底纳的稀针大线,绣花专挑简单的花样,就连鞋垫也减了一层布。
好些人看到大型号的鞋贵一毛钱,就转做大号的鞋,其实比起小号的鞋来,大号的也费不了多少工夫。
碰到这种情况,她俩就一句话:“这活俺们拿出去,丢的是韩屯的人,你们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刚吃过早饭,人少的时候,她俩就帮着包装整理。基本上,每天的货物,当天就能简单的整理出来。悠悠在商城里,再进行精包装。
绣花的门帘,还真收了十几个,尽管规格是一样的,可是每个都不相同。门帘和布鞋不同,件件是精品。
悠悠先挂出了十件绣花门帘,销售采取的是网上拍卖形式,一个星期的时间限制,最高的一件拍到了38888元,最低的也达到了36888元。
悠悠在商城里开设的手工鞋专柜,更是当天就卖火了。后世的人们注重保健,对纯手工的布鞋,那是好评如潮。
没人计较做工上的些许瑕疵,还有人说这些许瑕疵,是鉴定手工鞋的真伪的标志。
悠悠让姥姥看了这些评论,姥姥嘲笑得说:“你那里面的人神经有问题,有毛病的东西反而成好的。”
收购这些手工活,带的悠悠家的代销点,也红火了起来。这里不仅有红白糖和肥皂洗衣粉等紧缺货物,还有各种物美价廉的服装、鞋袜和床上用品。
悠悠姥爷也跟着忙,收购东西在原来的卫生室里。东面的代销点里,姥爷经常忙的不可开交,不时的喊姥姥过来帮忙,每天的营业额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