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40章 典范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40章 典范村 (第3/3页)

,七点准时出发。

    县城的周围的地势倒是平坦,半个多小时过后,才看到低矮的山头。

    和昨天看到的山区不同,这里的山上载满了低矮的桑树。现在刚开始抽芽,远远望去,一片嫩绿。

    往前走了十多公里,眼前景色大变。整齐的街道,平坦的柏油路,一排排红砖红瓦的两层楼房,在长青的松树衬托下,特别的醒目。出墙的杏花,分外妖娆。

    车子停在村前一座三层的大楼前,楼顶三个一米多高的金字:大岳庄。

    悠悠豁然开朗,原来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典范村。这两年它的名气可是比大寨高多了,报纸广播电视都在大力宣传。

    楼前宽阔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伟人挥手雕像,令人肃然起敬。

    雕像的前面,有个人工喷泉,喷涌的泉水变换着形状,潺潺流淌。

    绿化树木和花草错落有致,地面上铺着光滑的大理石,干净的能映出人影来。

    洪城县委办的同志下车就说:“百闻不如一见,这大岳庄的村办公室,比咱临水各县政府都大气,咱们的办公室全都是平房。鲁东地区确实先进,村级都是办公楼。”

    他们县陪同的同志不自然的笑道:“我们县委的办公条件和你们一样,也是平房,和大岳庄没法比。”

    一行人被迎进宽敞的会议室,简单的介绍后就开始播放新闻纪录片,他们村竟然有自己专门的放映机,看来平时没少接待外来参观者。

    八一电影制片厂专门录制的《前进中的大岳庄》,时长四十分钟,详尽的介绍了大岳庄的发展史,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新成就。

    大岳庄地处丘陵地区,村里的土地全部栽植桑树,祖祖辈辈养蚕缫丝织绸缎,是江北著名的丝绸产地。

    解放前以家庭式经营为主,父亲传儿子,师傅带徒弟,规模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是周边百里以内有名的大村庄,全村四千余人。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