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8章 收粗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28章 收粗布 (第2/3页)

和品质,就一个价格,一勾子布十元钱。即便是原来压箱底的老陈布,只要不霉变,不脱色,悠悠家都收。

    原来织棉布,纺线费工夫,一勾子布二斤半线,最少得五天纺出来,一机子十勾布用二十五斤棉线,纺线就得二月。

    打线、染线、浆线、撴线,这几道工序,每道都得一天的时间,而且自己纺的棉线,粗细不匀,经常断线。

    新石庄卖的“洋线子”,是染好色的拐子线,这几道工序都省了。还特别的结实,轻易不会断线,单股的细纱线也是如此。

    十勾一机子的布,用“洋线子”的话,一个妇女半个月的时间,就能轻松的织出来。

    一勾子布合股线用二斤半,每斤二元钱,成本五元,能卖十元。一机子十勾布,就能赚五十元。一个月织两机子布,能赚一百元。

    用单股的洗棉线织布,一勾子不能省一斤线,可费工啊,织一勾子布最少得一天半的时间。

    一斤线省二元钱,半天的时间少挣二块五,一个月就是十五元,人们都会算帐,所以,开始还有买单股线的,后来就全都买合股线了。

    月收入一百元,在现在可算是高收入了,比国家工作人员高了近一倍,可也辛苦多了。

    只要有钱赚,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可不怕辛苦。秋收过后,家家户户织机响,天亮织布,晚上掫(zou,做的意思)线穗子。

    织棉布的纬线得先做成线穗子,按在织布梭里用,这也得很大的工夫。

    现在农村通电的村庄很少,夜里靠煤油灯织布肯定不行,正好掫线穗子。

    韩屯村和新石庄的妇女,晚上有电灯,明亮的电灯下,织布一点也不碍事。白天上班,晚上织布,有的甚至熬到夜里十二点。

    妇女织布,家里的男爷们勤快多了,做饭干家务,有的甚至帮着掫线穗子。

    这些家务活外人看不见,大街小巷剥棉桃的基本上都是男人了。种夏棉就这一样坏处,霜后花多。为了种小麦,过了寒露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