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江湖事江湖了(5) (第2/3页)
对面那人此时却是悠然说着:“你这和尚好无耻!”
唐玄奘遭到辱骂,却是不动声色,静若止水般微笑着道:“令施主果有大慧根。”
两人对换一眼,同时闭起双目,进入禅定的境界。
只是闭眼之时,对面那位姓令的人却是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却是不知道心中在想着什么,只是他脸上不丝泛起的一丝忧虑,让人疑惑!
……
沈京一破,多尔衮死,满清众臣拥戴玄烨登位,随之,玄烨率满清众臣出城而降,而这消息传到辽东各地,满清的各个郡县纷纷震动,顿时,虽然还不至于立刻投降,但是士气大跌,却也是再无战心。
实际上,他们投降还是不投降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毕竟,封建社会之中,实际上某一地的官员并不重要,他们治理本地靠的却是本地的世家。
除非是掌兵的军头,不然在这时候,根本已经控制不了本地了!
此时正值夏日,燕京朝堂中。
诸臣正在办公,杜如晦这时,其实年方过五十,一身宰相衣冠,还是那副温厚从容的风范,只是多了几分百官礼让的气度,对着朝中诸相,神情倒是相当的从容高兴:“陛下这次去,到真是顺利,果然真天子无往不利。”
这些话当然有些深意,只是这时也不必多说了。
朝中,称得上相的实际上并没有几人,五省主官实际上都可以称之为相,而尚书、门下、中书三省的副官论起地位来,实际上也能称之为相!
因为这三省都是大权在握;中书省,掌管机要、发布政令长官为中,职掌为侍从帝王、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也称之为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诸多朝中大员;而尚书省则执掌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负责执行诏令,长官为尚书令!
“满清既然已得,宋枢密那里是不是得催一下?”房玄龄此时忽然说了一下,他此时执掌门下省,顿时,在场的人都看了过来。
前些年,五军都督府裁撤,又建枢密院,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
总的来说,分薄了朝中各相的职权,因为枢密院执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
枢密院又下设十五都司:
行北都司(原本掌北界边防诸事,后增并州、燕云,如今辽东也归属此司)
黄河都司(掌西界边防、凉州、雍州以及黄河水师所部)
支差都司(掌行调发军,吏卒升迁,迁补殿侍,选亲事官等事务)
在京都司(掌禁军,五京城卫等事务)
教阅都司(掌校习,催督驿递等事务)
大江都司(掌藏、益、荆、扬各州以及大江水师事务)
兵籍都司(掌将官差发调兵等事务)
民兵都司(掌各县各府各郡各州折冲军事务)
军吏都司(掌校尉以下军将招军、赏罚、行差将领等事务)
知杂都司(掌行杂务、军粮调拨等事务)
支马都司(掌马政并监牧吏卒、牧马等事务)
将军都司(掌校尉以上高级军将改转迁遣封赏等事务)
海军都司(掌南洲、泉州、登州、津门、夷洲等海军事务)
南部都司(掌广州、交州、琼州、夷洲以及南部边防等事务)
东部都司(掌青、徐、兖、豫、冀以及东部边防等事务)
这可把军事职权几乎上是全部夺走,怎么不让那些世家出身的士大夫焦急!
杜如晦心中明白,眼下因为唐、清两国之胜,只剩下元蒙残国了,朝廷中自然出现了求急求进的意见,并且这种意见还相当有市场,而且言灼有据——只要大军一至,元蒙自然奔逃。
如果拖了下去,说不定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契丹人、匈奴人、鲜卑人等等,恐怕都要不顾一切的反扑,毕竟谁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而这些人的目的却也不单纯,说不定就想着大隋在草原上折戟沉沙,他们好掀起内乱!
此时,这朝堂之中,谁说的话都不是自己一人的意思,而是他们背后的那些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