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二章 探秘(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二章 探秘(三) (第3/3页)

头:“说的没错,吾儿无事这就好……。”

    对孩子,她可是很疼爱的,随着陶基老迈,到了建邺,留着陶璜在外打拼,她还曾心中不乐,如今看来,还是老爷眼光远到。

    不然如今,只怕是同遭灭顶之灾,如今二子也跑了出去,两兄弟扶持着,想必以后不会过得太难。

    想到这里,妇人稍稍平静下来。

    “夫人……”这时,陶基勉强睁开眼睛,从昏迷中醒过来。

    “老爷,您醒了?”不止妇人高兴,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

    陶基是陶家家主,等同于精神支柱,只要他还能撑下去,陶家就还没有垮掉。

    “不必难过,不是还有时间吗?若有机会……若无机会,便是乱想也是无用,既来之则安之,不可失了吾陶家骨气。”陶基沙哑着声音,说着。

    事到临头,虽然心里早已经有所准备,现在却也感觉丧失了大半元气。

    就算陶家以后可以报复,但此时生死都在一念之间却是事实,这世道果是吃人啊!

    吴主刻薄寡恩,就算早知道,甚至还有着士家的教训,却只有亲身体会才刻骨铭心。

    这时,在场的人听了,连声应下:“请您安心,便是身死,陶家家风不会忘记,陶家家骨不会失去。”

    “如此便好,只希望两个孩子,莫要太过冲动。”对两个孩子,陶基很放心,知道他们两兄弟做事都有分寸,不会乱来。

    只是,还是免不了担忧罢了。

    从汉江乘坐快船,一路顺江南下,这是早就关照好的船,沿途不会被阻拦,汉江中上游是汉国占据,中游只有一小段是被魏国所据,下游就是吴国的了。

    非是战时,管控的就不会严,商贾就可以在三国来往。

    陶氏这次是陶璜亲自带队,当然,不会用出自己本名,只是用商队,不然,被吴国捉了也很有可能。

    顺着汉江入了大江,直奔建邺,只用了十多日的时间就到了。

    汉吴两国此时还未曾背盟,表面上还是其乐融融,如今有礼部侍郎、宗室刘伶为使节,与吴主签订盟约。

    刘伶乃是天下名士,数月前投了汉国,初为国子监博士,后为尚书省六部主事,又晋升礼部侍郎,晋升之速,也就是之前的从龙之臣有着境遇。

    不过天下名士,千金马骨的待遇,也是应该有的,倒也不稀奇。

    “使君,有人求见。”使馆中,刘伶结束了今日的宴饮,回到使馆后,有护卫禀报的说着。

    “请他进来。”

    这也是常事,刘伶此时自然是允许了。

    “诺。”很快,陶璜从外面步进来。

    “哦?你怎么来了?”看到来人,刘伶却是眼中一凝,忙上前问着。

    他认识陶璜,他这个使节,这次来签约,明面上是这事,实际上还负担着搭救陶氏一族的事,只是此事,如今也没有多少眉目,信虽然交上去了,但是吴主也还未曾有所反馈。

    “见过使君,非是吾焦急,只是现在已是月底了,再过上数日,便是吴主所定下的日子,不知使君可有什么进展?”急切的赶来,这一路也是提心吊胆的,陶璜的脸色很是疲惫,问起话来,也带着一丝有气无力的气息。

    “信件早已呈上,吴主没有说什么,吾也在建邺探听,没有多少改变的迹象,我也决定进行第二套方案,锦衣卫派出的人已潜伏进来了,正按计划行事。”此时刘伶说着,顿了一顿,又说着:“我今日已经又获得了一批新的助力,相信结合起来,事情会更有把握。”

    陶璜此时点点头,跪了下来,感激的说着:“这便好,吾代表陶氏,多谢使君奔波之助了。”

    本来应该是意气风发的面孔上,此时却是呈现出几分疲惫来,刘伶见其如此,心中叹息,赶紧扶起。

    “陶氏也是为炎汉,方才遭受此难,若是说恩,这也是陛下之恩……”

    一番劝说之后,方才分宾主坐下说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