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二十一章 赵家的困境(一)(4100字章节,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二十一章 赵家的困境(一)(4100字章节,求订阅!~) (第1/3页)

    在香江一共有五大华人船王,分别是包船王,董皓云,赵聪衍,许嗳周,曹纹锦,其中许嗳周属于老牌船王,早就已经去世,现如今许家的产业,由儿子许师勋接班,许嗳周是香江五大船王中,唯一的粤省人,也是五大船王中最早弃舟登路的。

    许嗳周甚至是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为弃舟登陆做准备了,大肆进入香江的地产业,成立中建企业公司,不过在那个时候,香江的媒体普遍认为是许嗳周被沪海帮打败,才转而进入地产业的,不过现在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航运业进入寒冬的时候,许氏是受到影响最小的。

    时至今日,许氏早已经将重心彻底的转移到了地产行业,拥有中建大厦,亚细亚行,蛔壳大厦,逻岭大厦,爱群大厦,中恰中心,晓庐等,另合股拥有亚洲货运大厦,惠丰商业大厦等多处物业,随便那一处物业,其价值都远远的超过了其余船王的海上大白象。

    另外一个有先见之明,在航运业低潮前,弃舟登陆的自然就是包船王了,包船王先后在荣乐的帮助下收购了九龙仓,会德丰,在航运业进入萧条期之前,早早的将自己的生意重心转移到了香江的地产业,不过包船王不像许氏一样,彻底的退出航运业,依然持有不少的货船。

    包船王的一部分损失就是来自东瀛的两大合作公司,分别是东瀛山口汽船有限公司与东瀛航运。两家公司占了包船王的环球航运大部分的业务,截止到今年包船王依然与东瀛山口汽船有限公司,签订了18条船的租约,租金总值约1000万美金!

    包船王与东瀛山口汽船有限公司的总裁关系非常不错,在航运业进入萧条的时候,包船王也为自己的朋友担心,曾多次劝说,后来为了稳重起见,包船王在与东瀛山口汽船有限公司签订合约的时候,要求银行的担保书以获取安全感!

    同时包船王高瞻远瞩,在60年代至70年代与东瀛人所定的合约里,包船王坚持以美元为标准进行结算,并且固定了日元对美元的比率为360日元兑1美元,这个措施也让包船王在现在得到了额外的收益,随着现在日元的持续升值,也让环球得到了巨大的缓冲空间,所以在到来的航运业的寒冬中,包船王的损失是五大船王中,第二小的。

    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能够讲明白世界航运业的寒冬,是多么的恐怖,那就是在1980年的时候,一艘25万吨的邮轮要7000万美元,到了今年的市值却只有200,300万美元了!

    不过另外三位船王就没有那么好运了,皆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曹纹锦的损失是另外三位中最小的,这是因为曹纹锦虽然没有弃舟登陆,但是也在根据大环境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手中货船的数量。

    同时曹纹锦也采取了以航运为主,多元发展的策略,万邦集团的业务遍及东南亚,业务种类有近20多种,万邦航运占了万邦集团资产的四分之一,不过唯一让曹纹锦后悔的便是没有投资香江的地产行业。

    另外两位船王的下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董船王去世后,东方航运债台高筑,去年一年的时间便亏损了9.7亿港元,同时负债更是高达14亿美元,董公子举步维艰,如果不是荣乐知道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今年董公子将会得到汇丰银行38亿港元备用信贷,明年得到中资集团通过霍沙皇之手,注资11.56亿港元,获取东方海外50%的股权,不过即便是如此,依然没有帮助东方海外摆脱困境。

    董公子无奈之下,只好宣布董氏集团债务长期重组计划,为此董公子付出重大的代价,不再拥有任何权益,保留行政人员身份。

    董公子将债务转做股本,由老板降为职员,老板由债权人承担,当时香江最富有,最显赫的董氏家族,庞大的资产几乎化为乌有。

    随后的几年董公子稳步发展,出售各种不良资产,出售船只,慢慢的东方海外开始盈利,董氏家族也走出了阴霾,不过这都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