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刑徒 (第3/3页)
对得上了,我们向下挖掘了近二十米,这里呢,高约八米,加上一点误差,也勉强称是上是有三十米了。“白逸说道:“秦陵当初封土的时候,就是封了三十米。“
关老板说道:“不错,来之前我也查阅过相关的资料,秦始皇为防止盗陵,想了很多方法,其中就有以山为陵,封土三十米。“
这所谓的封土,其实就是俗称的坟头,东周以前的墓葬并没有封土,古人自从迷信灵魂以后,凡事都要先向祖先祈祷,在庙堂祷告总不如直接到墓前祷告好,为了更方便的辨认出祖先墓穴的位置,他们就在墓穴的上面垒土或种树为标志,但后来就变成了显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标志。
作为帝王陵来说,封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封土看上去只是简单在地墓葬上堆上土,但内中很有讲究,尤其作为帝王陵,一般有三种封土的方式。
第一种是垒土为陵。是早期帝王陵墓封土的一种,叫做方上,就是在帝王的墓穴之上用层夯筑,使它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就像倒扣着的一个斗,因为它的上部是方形平顶,没有尖部,所以叫“方上“,也称“覆斗。“
第二种是以山为陵,它是利用山的丘峰作为陵墓的坟头,唐代的帝王陵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这种形式,安葬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就选择了长安西北礼泉县海拔一千多米的九嵕山为坟,凿山建造。据说这一葬法是长孙皇后提出的,这实际上是李世民自己的主张,借长孙皇后之名提出的,她在为长孙皇后撰写的碑文上说:“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及为己有,今因九稷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贼盗息心,存没无累。“说是如此,实际上李世民并非薄葬,而是非常的厚葬。以山为陵,不过是利用人工难以造成的山岳雄伟的气势,以体现帝王气魄宏大,而且还可以达到防止盗掘的目的。
第三种是宝成宝顶。自秦汉时期帝王陵盛行的方上形封土,一直延续到宋代。但是经过唐代的以山为陵后,帝王们对方上和以山为陵的形式有所触动,因为方上形土丘的尖棱很容易被雨刷风蚀,成为圆钝,山形也很难如方形。因此在唐末五代时期不少的帝王陵封土出现了圆形,倒斗的都叫它馒头形。
(教育123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