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烽火再起 (第2/3页)
一些读书人仰天长叹,曾几何时,商人不如狗,匠人满街走,现在倒好,读书人竟比不上那些干粗活的匠人,最让人可气的是,招贤馆竟然连那些农夫也奉若上宾。
‘才子们’哪里晓得邓愈的心思,那些住在招贤馆的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农夫,那可都是有真材实料的农学家,对农作物培育和沟渠建设,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短短月余时间,泗州城里来了许多人,当然也不乏一些趁乱混饭吃的混子,不过这些人很快就被守城士兵清理出了泗州城。
不过即使如此,留下来的人还是太多了,尤其是这些读书人,全部到泗州城、盱眙城当官,也不可能。
不过邓愈也不会轻易放着这帮读书人离开,城池管理的职位没了,军中教授士卒读书识字的教习职位却有大把。
军中教习,官比屯长,每月可享受十贯钱的薪资,这待遇对于寒门士子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优渥的了,有了新的岗位,许多闹着要回家的士子们便留了下来。
邓愈眼看泗州城人才涌动,心头顿时乐开了花。
只是好景不长,一个噩耗的传来,让邓愈的心情跌落谷底。
原来,校场演武结束后,邓愈便安排邓铭回盱眙城镇守,而就在八日前,盱眙城来了张士诚的使者。
这使者一来,便趾高气扬地吹嘘张士诚势力财大气粗,拥兵数十万,如今,张士诚看在邓愈有些许薄名的份上,愿意接纳他的投靠,而邓愈要想成为大周(张士诚建立的势力)势力的一员,还需亲自前往高邮觐见张士诚。
邓铭一向脾气火爆,听这使者如此轻看邓愈,顿时大怒,就要命侍卫将其拉出去斩了。
关键时刻,盱眙县令李沐将他劝住,邓铭想到离开泗洲城时邓愈对他的殷切嘱托,当即强忍心中怒火,没有直接将张士诚的使者打杀,只是将他赶出了盱眙城。
张士诚的使者死里逃生,本应该庆幸,可他却将邓铭恨到了极点,回到高邮后,一面向张士诚夸大他在盱眙城受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