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终究不可避免 (第2/3页)
传出来的。所以正统懂行的乞丐们,是不会向拉洋片的手艺人乞讨的,这是江湖规矩。
李飞阳几人走到跟前,问了价钱,给了他一块钱,几人趴上去往里观瞧。
里面的画卷倒是画的挺好,随着拉片的转动,各种景色交相变幻,几个女孩看的兴高采烈,嘻嘻哈哈的看了好一阵儿方才罢休。
如是,游逛了一天,几个女孩手里的小吃和玩具早就拿不下了,弄了一个小袋子装着。
她们几个,除了谢夫之之外,和李飞阳赵春江两人都不太熟悉,但是自从一起经历了影院烈火之灾,见到了李飞阳非人的一面,几个女孩对李飞阳起了探索的精神,有事没事就往李飞阳的宅院里面跑,如今和李飞阳已经俨然老友了。
李飞阳也喜欢几人的脾气,尤其是云婷这个女孩,英姿飒爽,不让须眉,脾气性格非常合李飞阳的脾气,李飞阳乐得和她们交朋友。
接连几天在京都各个地方行走观瞧,李飞阳对京城的了解已经越来越多。
所谓京片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在李飞阳的结识的老人当中,黄世昌、王不知、以及刚刚熟悉的黄河文艺的黄河流,甚至是云长同志和云雨年老人,他们都是健谈之人,但是言之有物,从不多说废话。
可是在京都的普通人群里面,可就和上面几位不太一样了,那俏皮话张嘴就来,胡侃乱侃,天南海北,天上地下,上到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没有人家不能聊的。
这一点,你不佩服都不行。
这是一个极为明显的文化特征,作为一个已经被这个世界认可的“作家”,李飞阳对这个四九皇城人们的生活态度,作息行走,历史典故,起了兴趣。闲来无事,正好趁着这段时间进行一个小小的采风。
他肚子里有好几篇老舍同志的作品,这种京都味儿浓厚的作品,想要在这个世界将它们抛出来,总得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才是。
没有生活阅历的人,是很难写出地方韵味的文章的。李飞阳不想让自己每推出一部前世著名作家们的充满浓郁地方风情的文章,都会引来文学界的争论。
能减少一点麻烦,就尽量减少。
在李飞阳还在京都“采风”,在邵紫龙和张昭夫领着团员们排练新节目的时候,大汉边境出了问题。
这一年,大汉的西南边疆开始有小规模的骚乱,南方小国在北方沙俄帝国的支持之下,开始对大汉边境进行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