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现状堪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章 现状堪忧 (第2/3页)

   马春常大喜:“就这么说定了!我不求你一年能给我们写多少段子,只要你想着这个事儿,总会有时间写几个的。”

    李飞阳笑道:“马老师,这相声我可以写,但是真正想要相声发展起来,关键还是你们相声界自己努力才行!多培养一点新人,多多进入底层进行锻炼,多多去街边练摊!这才能丰富创作素材,提高自己的现场掌控力。不然,要是老这么在体制内拿工资,吃老本,我看你们前途堪忧!”

    在旧社会,学曲艺是非常枯燥非常受罪的一件事情。

    跟着老师大半辈子,才能从老师手里学着点真东西

    那时候条件艰苦,为了学一点技艺,为了养家糊口,学徒们也是死命的用功。

    而且当时的曲艺界的门槛也高,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根本就没有办法让同行承认。

    在李飞阳前世,旧社会说相声要经历过三道门才能算是真正的入了行。

    这三道门就是,BJ学艺,TJ练摊,济南踢门槛。

    什么时候济南曲艺界的老前辈哪里通过了,你才是真的出师了。经过这些历练,演员们的行活也整的差不多了,此时在给人说书、说相声,对听众们心理的把握才能更到位,艺术上才能更成熟。

    但是现在相声界的演员一旦进入了体制内,这些民间历练自然就没有了。光是舞台上的表演,明显就不接地气,想要听众认可,就有点困难。

    马春常没想到李飞阳对他们相声界这么了解,忽然想到李飞阳如今的地位,肯定也参加一些曲艺座谈会,对曲艺界的问题有所了解也是正常的事情。

    当下苦笑道:“按说把相声演员纳入体制剧团里面,对我们相声演员的生存生活是一个好事,但要从相声发展继承上面来说,反而有了一些弊端!有些演员进剧团之前,努力练习基本功,努力创作新段子,可是一旦进入体制后,就开始懈怠了。总想着抱着饭碗过日子,当初的锐劲都没了!”

    李飞阳笑道:“那是他们没有了饿肚子的风险!”

    马春常一愣,想了想,还真是这么一个道理!

    不过又想了想,感觉李飞阳这句话有点偏激。

    马春常道:“虽然在恶劣生活环境的逼迫下,艺人的技艺与创作能力能够最大的激发出来,但要是天下艺人都是这么一个生活状况的话,估计再过几年,这些技艺就有失传的可能了!条件这么艰苦,若是没有给他们一个生活保障,谁还肯做这一行?”

    对这一点,李飞阳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时代不同了,受众的欣赏水平和欣赏方向也开始发生变化。老的传统技艺,只要和时代密切相关的一些艺术形式,就得要求新求变,适应现代人的口味才行,不然就会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