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视察军田 (第2/3页)
来。
“今年的收成看起来应该不错,大家估算一下,今年小麦亩产能到多少?”
“禀报主公,我们这两天还在谈论今年小麦产量,估计要突破亩产五百斤了。”
东汉时的一斤还不到后世的半斤,亩产五百斤也就是后世的两百多斤,在东汉而言,北方小麦亩产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一百多斤。所以亩产小麦两百多斤已经不错了。
甘宁点点头,又问道:“曲辕犁大家都用上了吗?”
“回禀主公,都用上了,非常好用,比直辕犁好用得多,以前两个人最多能犁地三十余亩,现在用曲辕犁就能犁地五六十亩了,简直太实用了。”
曲辕犁是去年秋天出现的,率先在南昌县周围推广,甘宁也知道大家都夸赞它方便轻松,关键是大大提高了耕田效率,普通百姓的收入就会大大增加,粮食产量也会大涨。
东汉末年,虽然大量北方农民南迁,但广大南方还是人少地多,如果推广曲辕犁,耕地效率提高一倍,耕地也会增加一倍,粮食产量也会增加一倍。
所以一个小小的农具革新,加上水车出现,对农业就是一场革命,对人口增加有极大的好处。
“大家现在还有什么困难,都提出来吧!如果是普遍性的困难,我们会想办法解决。”
一名老者道:“有一个困难,大家都希望改善,那就是家信太少了,我们非常渴望能够多收到几封家信。”
甘宁笑道:“这个困难我会想办法解决,很快就会见成效,大家还有别的什么困难吗?”
一个妇人道:“还有就是希望能建一所学校,给孩子读书的机会,每次孩子爹写信来,我们都找不到人念信,还要拎着鸡鸭去邻村求人读信。”
这番话引起很多人的共情,纷纷道:“不光要拎东西,还得低声下气,陪笑脸,人家才肯读信写信。”
甘宁点了点头,“今年下半年就会开工新建不少学校,这附近应该有一所,另外我很快会恢复邮亭和驿站,二十里一亭,百里一驿,大家寄信写信邮寄东西,都可以去邮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