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巧遇杨刚 (第2/3页)
杨刚一共在秦阳这里买了两件t恤衫,秦阳给他打了八折。
临走时,杨刚瞥见了秦阳挂在衣服架子上的名片,他顺手取了一张拿在手里。
当他看到名片上秦阳的名字时,心中百分之百确定,她就是三年多前,那个因为家里父亲病重而辍学的女学生了。
于是,杨刚在手机里存下了秦阳的电话号码。
杨刚一直对当教师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当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受到了父母的影响才填的师范专业。
在杨刚父母的眼里,当教师没什么不好,稳定且有两个长长的假期,其他的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有这种待遇。
可杨刚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教师只是一个混吃等死的职业,一点出息都没有。
现在的他在莞城开了一家丝巾制品厂。说是丝巾,他做的都只是成本价只需要几毛钱、几块钱的仿丝、和涤纶等。
不过,他也接冬天的订单,比如围巾和帽子等。
杨刚的产品主要依靠的是以量取胜,一件商品基本上只赚一块钱到几块钱不等,有的甚至是只有几毛钱的利润。
国庆放假回来,仿佛所有的工作包括生活的一切纷纷进入了年终倒计时。
相比较上半年不温不火,这下半年的效益明显要好上不少。因此,公司各个部门都卯足了劲的干。
尤其生产部门,加班更成了家常便饭之事。
当然,销售部也一点都不轻松。签完单,还得报单、排单以及到最后的一环交货和与客户的验收等。
总之,自打国庆节过后,公司的每一兵一卒都恨不得都是忙得小脚丫子翻转。
秦阳是在十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摆摊回来时接到的杨刚的电话。
杨刚开门见山的就报出了秦阳当时所就读的中学。既然对方已经知道了,那就没有隐瞒下去的必要了。
于是,她在电话里大大方方的叫了声“杨老师。”
不曾想,听她这么叫。对面的人一下子笑出了声来“你别这样叫,我不是老师。”
秦阳不知道该如何接话,电话的这一端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还是杨刚率先打破了沉默,并且将自己这几年的近况包括自己开办丝巾制品
厂都和秦阳细细的说了一遍。
秦阳只是在电话的这一端认真的听着。不过,她依然还是不大能够确定对方给自己打电话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不会是为了和自己做生意吧!一面听着杨刚在电话里的讲述,秦阳一下子恍然大悟。
不过这一点,她还真没猜错。只是当晚的电话里,杨刚却没有说。
秦阳是在一个星期后受到杨刚的邀约的。如果换成是以前的自己,秦阳断然是不会去的。但毕竟在销售部历练了这么久,她对于其他人的邀约,当然除了卿简的邀约外已经不太排斥了。
因此,她几乎没有犹豫便答应了杨刚的邀约。
杨刚将餐厅定在了离步行街不远的一家知名的粤菜馆里。
其实,打第一眼看到,秦阳就知道杨刚几乎和三年多前没什么变化。只是作为女孩子,她觉得和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以卖家和买主的方式偶遇多少令她觉得有些不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