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少年那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章 少年那年 (第3/3页)

郑炎每年能从大内领一千两银子,从宗人府也能领一千两,可这完全不够,不够的从大爷爷那里打欠条补,想想背了一身债就觉得不舒服,这样直接导致现在郑炎和颖月就像两个小财迷,天天琢磨着开源节流,心洛似乎没心没肺漠不关心。

    皇子公主们每年有固定两千两银子的收入,可这不会是全部,否则根本不够用,一般身后的母妃和外戚都会时不时帮衬一些,逢年过节或者表现优异皇上皇后也会赏赐一些,其实这才是占大头的路子,因为每次赏赐都有好几千俩,

    年纪大点的皇子们还会有自己的产业,这样的话收入就更可观了,不过这些郑炎都没有,原因很复杂,郑炎也没想着去争取。想到程峰他们的工钱不用自己出,平常吃住也不用花钱,只是日常一些特殊用度需要掏银子,郑炎就又有些轻松,这样似乎很没出息的样子。

    皇子们一般都住在后宫,到了十六岁要搬出去住,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买宅子或者建新宅子的问题,历史上不乏一些经营不善的皇子只住着两三进的小院子的事,虽然皇室也会帮着垫付一部分,但都有限额。

    现在洛阳一座带花园的大宅子怎么也要十几万两的银子,皇室帮衬着出五六万,剩下的也是一笔可怕的数额,要知道城里普通三口之家一年的花费也不过百俩,好在大爷爷说郑炎可以在府里住到他们回族地。

    现在只有颖月心洛和自己三人,而且三人都是不太讲究的人,至少比起一般的皇子世家子弟是这样,这也是郑炎不想着娶媳妇的原因,想想就麻烦,那些娶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心力估计早早就耗竭了吧,更别说做什么功业和修为如何精进了,他大概想象不到人家娶妾室设外宅可不是为了过日子。

    郑炎很喜欢秋天,然后是春天和冬天,最不喜欢夏天,因为一首民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自己无疑是王孙公子,也见过农夫的艰难,因为这首民谣,觉得自己是个冷漠薄凉鱼肉百姓的王孙公子,也因为自己确实不喜欢炎热,大爷爷说可能是因为纯阳之体的缘故。

    叶青城他们最喜欢夏天,尤其喜欢去烈日下的演武场,夏天里他们上下学从不乘坐马车,都是步行,郑炎完全不能理解,虽然自己也一直步行。

    秋天很好,天高云淡秋清气爽,这个时候似乎天道也清明,如果碰上秋阴绵绵也很好,连着几天下雨,燥热必然会被荡涤一空,还能逃学在家,或者听雨或者陪着颖月心洛,只是农夫很怕秋雨,泥泞不堪秋收受阻,可能还会坏了庄稼粮食,郑炎想起来又有些惭愧。

    今日是个大晴天,据钦天监说未来几天都不会下雨,郊外的人们都在抢收庄稼,走在回家的路上偶尔能看到一车车的粮食被运回城里,听着人们的议论郑炎有些欢喜,今年丰收,抬眼望去,整条街上都热闹繁华,人人和乐,有房住有衣穿,生计不愁,若这就是天下该多好。

    有一声沉闷且压抑的响动传来,滚滚渐落,街上有人诧异有人疑惑,更多的是无所觉,仍旧在做着自己的事,郑炎修行以来五感自要比常人敏锐,听到声音第一时间便看向西边的天空,只见似乎是很远的地方,有一大圈稀薄的云缓缓绽开,很奇异。

    郑炎好奇之下拐进一条巷子,加速助跑,踩着巷子两边的高大院墙轻松跳上一栋三层高的小楼,极目远眺,西天边的巨大云圈正缓缓消散,云圈正中有一个巨大又修长的云锥直刺大地,似乎有什么坠落人间,云象因该就是带出的气机,有修士活动吗?距洛阳似乎也不算远,五六百里的样子。

    忽然郑炎心生感应转头向北看去,一道火蛇拖着漆黑的尾焰滑落,犹如传说中的末日流火,郑炎忽然感觉眼睛疼的厉害,好不容易稳定或者说适应,再抬头注意到周围街巷中的人们似乎一无所觉,错觉吗?似乎很远,几千里?一直没有听到响动。

    “小子好胆,干什么的?”,有一声大喝传来,接着是女子的尖叫,

    郑炎低头望去,这才发现是一户人家的后院,旁边的一栋二层小楼里一个年轻小姐凭栏尖叫,院子里两个家丁模样的中年人正准备跳上来,郑炎眉毛一挑翻身跳回巷子,很快消失无踪,两个家丁追出巷子的时候只剩满脸气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